全程導醫網 徐州重點???/a>:這是一支優秀的臨床、科研團隊,一個敢于創新的集體,是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淮海經濟區神經病學主任委員單位,江蘇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神經內科專業組。
擁有較強的人才優勢及雄厚的實力,在神經內科常見病、疑難病癥的診治以及危重癥的搶救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突出的技術優勢及醫療特色,接連創下了一個個驕人成績。這就是徐醫附院神經內二科,用專業創造康復奇跡,贏得我市及周邊地區廣大患者的信任。
A 特色技術
三大“法寶”為廣大患者的健康保健護航
走進神經內二科病區,記者留意到,這里的醫護人員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學科帶頭人神經內二科主任崔桂云教授,醫學博士,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后,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任中國際卒中組織會員、國卒中學會高危人群管理分會委員、江蘇省抗癲癇協會理事、江蘇省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腦血管病的個體化病因篩查與診治、癲癇的評估及個體化診治、帕金森病及神經系統疑難危重癥的診治,她介紹說,“神經內二科的全體醫護人員把病人當親人,用百分百的愛與熱情服務于所有病人。”據了解,神經內二科用最前沿的理念服務臨床、指導臨床開展工作,學科優勢明顯,多項技術領跑淮海經濟區。腦血管病、帕金森病、癲癇、等各亞專業針對神經病學領域重大問題,開展了一系列臨床與基礎緊密結合的科學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診治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法寶一:帕金森病的規范化治療
改寫淮海經濟區單純藥物治療帕金森病的歷史
徐醫附院擁有淮海經濟區優秀的帕金森病專家診療團隊,匯集帕金森病的藥物治療、康復治療、腦起搏器植入治療及術后程控治療為一體的全程診療技術,已成功開展帕金森病手術治療及術后程控治療,改寫了淮海經濟區單純藥物治療帕金森病的歷史。擔任徐醫附院帕金森病診療中心主任的崔桂云教授介紹說: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多發且不可治愈的神經變性疾病,其進行性加重的行動遲緩、肢體震顫、僵硬,以及嗅覺障礙、便秘、睡眠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生活者的質量。當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患者只能借助輪椅甚至臥床不起,且此階段藥物治療的效果越來越差。而腦起搏器治療卻可以使患者重獲新生、重拾健康生活品質。由于缺乏專業的帕金森病診療團隊,以往淮海經濟區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只能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北京、上海等各大中心接受手術治療,術后還要反復多次去外地進行植入設備參數的調控。如今,徐醫附院帕金森病診療中心,集神經內、外、神經影像及康復專家的優勢技術組合,實現了帕金森病的個體化藥物治療、術前評估、腦起搏器植入手術、術后程控以及專業化的康復治療。并定期舉辦高質量的帕金森病病友會,就帕金森病患者的飲食、服藥、康復鍛煉技巧,乃至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居關愛與照料進行指導。
法寶二:頑固性癲癇病的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癲癇后無發作或很少發作
癲癇病的患病率究竟有多高?采訪時,徐醫附院癲癇中心肖其華、崔桂云主任表示,目前已成為繼頭痛之后的第二大神經系統疾病,全球共有癲癇患者5000萬,中國將近1000萬。至少一半患者是在兒童或少年期就開始發病。以淮海經濟區1.2億人計,需要手術的患者在20萬人左右。因此,開展癲癇外科手術,將為大量頑固性癲癇患者帶來治愈的福音。
“徐醫附院癲癇中心借助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視頻腦電圖室、兒科、影像科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多科聯手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愈的機會。臨床上80%左右的癲癇發作可以用藥物控制,大約有20%的病人藥物治療難以奏效,成為藥物難治性(頑固性)癲癇病人,如果兩種以上藥物仍不能有效控制發作,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對此,肖其華主任介紹說,癲癇的手術治療可分為兩類:切除性手術和迷走神經刺激術(VNS)。當引起癲癇發作的病灶很局限并能夠明確定位,將異常放電的病灶切除,患者即可痊愈。當病灶多發或無法確定時,就要施行迷走神經刺激術(VNS),迷走神經是人體內12對腦神經中的第10對。迷走神經刺激術就是用外科微創手術將線圈放在左頸部內的迷走神經上,將刺激裝置埋在胸前,醫護人員通過儀器調整刺激參數,機器就會依照設定好的模式,自動持續刺激迷走神經,減少或終止癲癇發作。迷走神經刺激治療癲癇無需開顱,具有安全、長期等特點,患者術后2-3天即可出院,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創傷最小、療效較好的手術方式。
在治療上,崔主任強調一點,很多患者、家屬對癲癇病的治療存在誤區,認為只有吃藥才是治療的唯一途徑。“這種觀念需要更新,治療上就是要打破癲癇的單一藥物治療模式,將神經內、外科有機結合,外科手術和藥物治療、術后隨訪結合。這種新型聯合診療模式是淮海經濟區頑固性癲癇規范化治療的突破性進展。手術治療癲癇效果非常好,治愈后也不會發作。”肖其華主任肯定地說。
法寶三:腦血管病的個體化治療
建立急診一站式腦卒中溶栓“綠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在腦血管病的治療方面,由于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作成績突出,2015年12月,徐醫附院被授予“國家衛計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連續兩屆),并被遴選為全國20個(目前已有35個)、江蘇省3個“高級卒中中心”之一,是蘇北和淮海經濟區唯一的“高級卒中中心”,標志著徐醫附院在多學科聯合規范診療腦卒中方面已達全國領先水平,是對徐醫附院腦卒中工作的進一步肯定。
崔主任說,在救治方面爭取時間至關重要,徐醫附院建立急診一站式腦卒中溶栓“綠色通道”。疑似卒中患者抵達醫院急救中心后,卒中團隊、影像科醫生迅速進入臨戰狀態,院前護士迅速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取血液樣本送檢,卒中小組醫生評估患者情況,獲得知情同意后,讓患者盡快接受溶栓治療。一站式溶栓以病人為中心,以急診為驛站,快速實施和完成急性腦梗塞溶栓治療所需要的頭顱CT、血常規、凝血功能等必須檢查及一系列救治手段,顯著縮短急性腦梗塞患者從急診到開始溶栓治療的時間,使更多急性腦梗塞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B 人才隊伍
舉辦學術沙龍,實現學科學術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效益最大化
如今的徐醫附院神經內二科,能發展成為一支優秀的臨床、科研團隊,一個敢于創新的集體,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著帶頭與引領作用,其個人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不言而喻。
醫院發展靠學科,學科發展靠人才。
談到人才隊伍,崔主任表示,“目前,神經內二科醫師團隊30余人,其中有6位為留美博士后??梢哉f,我們的人才實力和規范化治療水平在淮海經濟區首屈一指。”
在完成大量的日常門診和病房工作工作之余,神經內科打造的是技術過硬的學術型團隊,于是,接連施展“大動作”。由徐州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院長、徐醫附院副院長兼影像科主任徐凱教授、神經內二科主任崔桂云教授共同牽頭組織了每周一次的徐醫附院“神經·影像”學術論壇,旨在該院搭建高端的跨學科學術交流平臺,快速提升團隊的綜合診療水平、實現疑難病例的多學科診療模式,與國際精準醫學接軌,進一步打造醫院的品牌實力、培育國際一流的學術研究型診療團隊,更好地服務社會。
“我們的神經·影像學術沙龍目前已成功舉辦50余期,以其獨特的方式將多學科(神經影像、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病理科、兒科)和眾多專家的優勢整合起來。通過圍繞學科間共同關注的學術問題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和復雜疾病討論,有效提高大家的綜合診斷能力,拓寬了神經病學與影像領域的臨床研究思路。”,崔桂云還表示,開展此項活動的意義在于通過搭建學術沙龍這樣一個交互學習的平臺,促進不同專業、不同學科醫務人員間的溝通和交流,進而實現學科間相互學習、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目的。彰顯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品牌診療實力。
C 科研
積極開展轉化醫學研究,快速促進學科發展
在科研方面,徐醫附院神經內二科獨具優勢。據了解,目前神經內二科共承擔國家自然自然基金項目10項(其中面上項目6項)、江蘇省臨床重點專項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近年獲得科研經費近1千萬元。發表SCI論著30余篇。多人榮獲江蘇省特聘教授、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徐州市醫學重點人才稱號。榮獲江蘇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及徐州市科技進步獎多項。
值得一提的是,僅崔桂云主任個人來講,目前就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2項、江蘇省臨床重點專項1項。近年榮獲江蘇省政府留學獎學金、江蘇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徐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擔任PLOS ONE及BioMed等多家雜志審稿人。
D 服務延伸
服務細節到位,全年服務零投訴
談到服務,崔主任自豪地說,“我們是全年服務零投訴的科室,對所有醫護人員一直強調醫療技術過硬、服務細節到位。”
關愛患者
秉承“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神經內二科定期舉辦腦血管病、帕金森病友會。提到帕金森病友會,崔主任強調說,截止目前已成功舉辦6屆了,從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治療、飲食推薦、家居指導等多角度、多層面開展綜合性宣教,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相關知識,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愛心服務一直在延伸...
崔主任表示,神經二科全體將在院各級領導的指導下不懈努力、不斷提升服務品質、著重打造亞專科實力,更好的服務病患。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