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今年6月公布的我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提示,2002年~2012年,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病率,已經分別從2.6%、18.8%猛增到9.7%、25.2%,慢病患者消耗了大醫院五成以上的門診服務資源。有人擔憂,如果不加強防控和管理,我國慢病發病只怕會從“井噴”走向“海嘯”。
社區是慢病管理“主戰場”的觀點已被廣泛接受。但是,單憑社區衛生機構目前的能力,要想贏得患者信任,打贏慢病阻擊戰,顯然不那么現實。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的探索提示,大醫院釋放服務能量和品牌影響,發揮領軍作用,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防治技術,幫扶社區提升能力,是目前醫療生態下最現實的慢病管理路徑,也被證明是有效的、受患者歡迎的。但是,從各地的實踐看,大醫院領銜慢病管理,如果脫離了政府和社會環境的持續支持,將難言長久。
我國居民對慢病重視程度、自覺治療的程度都還比較低;大家還沒能理解慢病管理在技術層面的“含金量”;慢病管理消耗的主要是人力,但在目前的定價體系中,醫療服務的人力成本沒有得到合理的體現。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務人員參與慢病管理的熱情,進而加劇了慢病管理不被認可的現狀。
資金支持也是關鍵環節。從先期的探索看,通過項目試點可以總結經驗和方法,但在大范圍推廣的過程中,項目資金撤離之后,探索出來的經驗和方法還有存在的根基嗎?能讓更多的醫院參與進來嗎?保證醫療機構有長久參與慢病管理的動力,讓慢病患者主動地購買慢病管理服務,需要財政部門和醫保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并制定長效制度。在目前的分級體系中,公立醫療機構分屬不同層級的政府,要讓資金、人力、服務等各種資源順暢地流通起來,也需要政府的助力。
慢病管理、防病治病不僅是社區和大醫院的職責,更是政府責任。不管是釋放大醫院的能量,還是調動社區的積極性,都迫切需要政府鋪路,需要醫保、物價、衛生計生等各部門勁往一處使。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