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親子頻道:試管嬰兒技術為許多不孕不育夫婦帶來福音,但這種技術下誕生的嬰兒中男孩多于女孩的問題也引起高度關注。中國研究人員從一項小鼠實驗中發現,這個問題可能與X染色體失活機制被削弱有關。
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負責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田見暉教授告訴記者,自1978年第一例試管嬰兒出生以來,體外受精被廣泛應用于解決人類不育問題,目前已有540萬名試管嬰兒出生。隨著試管嬰兒這一群體越來越大,性別失衡問題也會越來越凸顯。但是,其具體成因及如何預防仍沒有明確的思路。
2011年,田見暉等人發現利用體外受精技術培育的小鼠存在性別失衡問題。進一步研究顯示,體外受精胚胎存在X染色體失活不足問題,他們推斷這可能是導致性別失衡的主要原因。
田見暉解釋說,X染色體失活是雌性胚胎在早期發育中經歷的表觀修飾事件。如果這一機制被削弱,會導致雌性胚胎發育異常,進而導致性別失衡。
經過一系列研究,他們發現,X染色體失活機制與兩個基因Xist和Rnf12有關。在此基礎上進行功能性補償實驗,研究人員成功將體外受精小鼠出生時的雄性比例由57.17%校正到51.92%,接近正常范圍。
田見暉說:“我們的研究不僅揭示了出生性別比例失衡的內在機制,并且通過針對性地調整體外受精的培養體系,解決了體外受精性別失衡問題。”
田見暉表示,體外受精技術還存在流產、低出生體重、出生缺陷等風險,他們的研究也為揭示這些問題的分子機制并進行預防提供了重要指引。
近年來,一些研究顯示人類試管嬰兒存在出生性別比失衡問題。比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一項調查顯示,試管嬰兒的男女比例為1.17∶1;英國一項調查顯示的比例為1.28∶1。性別失衡一方面意味著胚胎發育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會對社會產生一系列影響。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