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乳腺癌的發病率在35歲以后的人群中開始增長,最高峰是45-49歲,之后就逐漸下降。這種現象在歐美則完全不同,歐美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持續增高到70歲以上。歐美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之所以比亞洲女性高,就是因為歐美女性的初潮早、絕經遲的緣故,即長時間受到雌激素的影響。據統計,60%-70%的乳腺癌患者都在受雌激素的影響。
專家說,女性在絕經前,雌激素主要在卵巢里產生,絕經之后,卵巢就不能再生產雌激素了。這時,皮下脂肪中的一種叫做芳香化酶的物質發揮作用,它可以將脂肪轉化為雌激素。故絕經之后的女性并沒有遠離乳腺癌,相反,如果體型肥胖,BMI(體重指數)大于25的話,皮下脂肪能轉化為雌激素,因而這部分人所面臨的乳腺癌的威脅最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