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頻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今天我們迎來了萬物復蘇的美好時節。在這個充滿生機的節氣里,讓我們跟隨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徐州七院)中醫科主任劉紹龍學習雨水節氣的健康科普,順應天時,守護健康。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2月18 - 20日。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水。雨水節氣不僅標志著春天的深入,更意味著大自然開始了新一輪的生長與循環。在中醫理論中,雨水時節人體陽氣漸升,肝氣也會隨著自然的變化而愈發旺盛,需要我們格外關注身體的調養。
春季為一年四季之首,是陽氣生發之時,五臟應于肝,也是肝條達之時。若肝氣不暢,易導致情緒抑郁、頭痛目赤、失眠多夢等問題。雨水時節濕氣漸重,肝木易被濕困,出現疲倦、腹脹、食欲不振等“肝郁脾虛”之癥,所以,養生方面,都著眼于“生”字,以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萌發的特點。
起居
1.春捂防寒:雖然氣溫有所回升,但雨水時節早晚溫差較大,“春捂”依然很重要。不要過早地減少衣物,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被褥也不宜立刻換薄,可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讓身體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
2.早睡早起:隨著春季變化,白晝逐漸變長,夜晚逐漸變短。我們應順應自然規律,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促進陽氣的生發。建議晚上不遲于11點前入睡,早上6 - 7點起床,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古人養生,此時早些起身,披散頭發,解開衣帶,使形體舒緩,放寬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悅,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生機。
飲食
春天氣候漸暖,人體代謝加強,飲食應注意改善和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利于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以滿足春季人體代謝增加的需求。
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早晨時有露、霜。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側重于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五行中肝屬木,在味為酸;脾屬土,在味為甘。肝主生發,春季肝旺而脾弱,肝木易克脾土,飲食上宜少酸增甘,如檸檬、生山楂、柚子等,可多食南瓜、小米、大棗、荸薺、甘蔗、胡蘿卜、枸杞、山藥、蜂蜜甘味食品等。以及薏米、茯苓、陳皮等健脾除濕之品。配合新鮮蔬菜(菠菜、茼蒿、薺菜、芹菜等)、水果等。肝喜條達疏泄。春季宜食辛甘發散之品,如薄荷、香菜、韮菜等;除不宜食酸收之味,也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物,如油炸食品、高度酒等,以免助熱生火。
今年我市雨水偏少,春風易燥,如肝陽偏勝人群,可配合百合、銀耳、蓮藕、荸薺等以滋陰潤燥;也可予薄荷、玫瑰花、決明子、菊花等茶飲,疏肝解郁,清肝明目,又有助于春季情緒調整。
養神
春與肝相應。春季養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情緒壓抑,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有助于肝氣的平穩。對于自然萬物要“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培養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和高尚品德。所以春天應該踏青問柳、登山賞花、臨溪戲水等,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春季的大自然相適應,充滿勃勃生氣。
運動
春天適量的運動有助于人體陽氣的生發,改善新陳代謝,調和氣血,增強血液循環。可結合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八段錦、慢跑、太極拳、踏青等舒緩運動,避免大汗耗氣。重點拉伸肝經(如大腿內側、脅肋部),疏通經絡,也可以改善多數人出現“春困”現象。
足浴保健
雨水季節,忽冷忽熱,睡眠不好人群可以睡前泡腳,頭涼腳熱有助于睡覺;對于陽虛體質,可以選擇艾葉、紅花、伸筋草、透骨草溫陽通絡,還有一定改善循環的作用,幫助陽虛人群入睡。對于寒濕體質人群,可以選擇花椒、艾葉、桂枝,既可以祛濕溫經通絡,還可以幫助改善晚上腳涼、關節疼痛的問題。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