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醫藥報訊 北京市科委的科研課題“亞健康人群中醫基本證候流行病學調查”,4月14日通過了專家驗收。該項研究是北京地區首次進行的亞健康人群中醫基本證候流行病學調查。
亞健康是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狀態。中醫藥養生保健理論和經驗方法對亞健康的防治獨具特色和優勢,但由于其基礎研究薄弱,大大制約了中醫藥優勢的充分發揮。據悉,課題由中國中醫研究院組織北京地區4家三甲醫院的醫療、臨床流行病學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數理統計方面的專家近百名,經過3年多的努力工作,對11000人進行篩查,完成了問卷調查3624例。通過歸納整理,經現代統計學方法分析,初步揭示了亞健康人群的臨床表現、癥狀群、證候要素與基本證候。研究發現,北京地區亞健康人群的主要表現有疲勞,頭昏沉,眼睛干澀、酸脹,性生活滿意度低,疼痛,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質量差,煩躁易怒,精神不集中等21種。其基本證候有心脾兩虛、肝郁脾虛、脾虛濕困、脾氣虛等11種。研究者根據亞健康癥狀群的特點,提出了亞健康的分類、命名方法和依據,為亞健康的辨證論治奠定了基礎。
亞健康是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狀態。中醫藥養生保健理論和經驗方法對亞健康的防治獨具特色和優勢,但由于其基礎研究薄弱,大大制約了中醫藥優勢的充分發揮。據悉,課題由中國中醫研究院組織北京地區4家三甲醫院的醫療、臨床流行病學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數理統計方面的專家近百名,經過3年多的努力工作,對11000人進行篩查,完成了問卷調查3624例。通過歸納整理,經現代統計學方法分析,初步揭示了亞健康人群的臨床表現、癥狀群、證候要素與基本證候。研究發現,北京地區亞健康人群的主要表現有疲勞,頭昏沉,眼睛干澀、酸脹,性生活滿意度低,疼痛,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質量差,煩躁易怒,精神不集中等21種。其基本證候有心脾兩虛、肝郁脾虛、脾虛濕困、脾氣虛等11種。研究者根據亞健康癥狀群的特點,提出了亞健康的分類、命名方法和依據,為亞健康的辨證論治奠定了基礎。
閱讀下一篇
京召開醫療質量安全國際研討會討論醫療安全國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