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訊(李霞)為了解中國軀體疾病病人的抑郁/焦慮狀況,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徐飚教授在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期間進行了一項名為《中國城市非精神科病人抑郁、焦慮及抑郁合并焦慮癥狀患病率研究》。結果顯示:抑郁/焦慮與軀體疾病息息相關,國外研究表明抑郁/焦慮普遍存在于中風病人(18%-61%)、冠心病病人(20%-60%)、功能性胃腸疾病病人(49%)和產后婦女(15%-25%)身上,如果不及早診治,對病人、家屬、甚至社會經濟都會帶來沉重負擔。為此中華醫學會于2005年4月開展首個針對綜合醫院內抑郁/焦慮癥低診斷率和治療率而設的“心晴行動計劃”。
據悉,“心晴行動計劃”活動共有三個部分:醫生教育—為綜合醫院醫生提供有關診斷和治療抑郁/焦慮癥的專業培訓,讓他們成為“心晴行動醫生”;病人教育—通過一系列的免費病人教育工具和教育講座等,讓更多抑郁/焦慮患者可以主動向“心晴行動醫生”尋求協助,并通過“心晴行動醫生”的協助,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早日獲得診治,以重新開展彩虹人生;媒體溝通—通過媒體溝通進行公眾教育,讓更多抑郁/焦慮患者可以主動向“心晴行動醫生”尋求協助。
據悉,“心晴行動計劃”活動共有三個部分:醫生教育—為綜合醫院醫生提供有關診斷和治療抑郁/焦慮癥的專業培訓,讓他們成為“心晴行動醫生”;病人教育—通過一系列的免費病人教育工具和教育講座等,讓更多抑郁/焦慮患者可以主動向“心晴行動醫生”尋求協助,并通過“心晴行動醫生”的協助,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早日獲得診治,以重新開展彩虹人生;媒體溝通—通過媒體溝通進行公眾教育,讓更多抑郁/焦慮患者可以主動向“心晴行動醫生”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