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國 減 少 術 中 出 血 研 究 步 伐 加 快
云南白藥減少圍手術期出血臨床科研基金啟動
本網訊 (記者 楊玲玲) 總額為300萬元的“云南白藥減少圍手術期出血臨床科研基金” 10月20日正式啟動。衛生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中國醫師學會、中國輸血協會、云南科委的有關人員參加了在衛生部舉行的啟動儀式。
術中失血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臨床輸血原因之一。我國各醫院每年輸血量十分巨大,因輸血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若手術前后服用有效藥物可明顯減少輸血,既可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減少可能由于輸血引起的糾紛,還能使長期緊缺的血液得到緩解。
云南白藥作為中國傳統醫藥的典范,在止血、活血、愈傷方面有著確切的療效。隨著現代科學對云南白藥的不斷研究,云南白藥在臨床的應用已遠遠超過了其原有的范圍——它已不再是治療跌打損傷、刀槍傷的外傷科藥,而是被廣泛應用于外科、內科、婦產、五官科、皮膚科及腫瘤科各種出血、腫脹、術后傷口延期愈合、潰瘍的治療,并獲得了滿意的療效。據此,從2000年開始,浙江大學藥學院和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科研人員運用現代科研方法和手段,從分子生物學和細胞形態學上入手,對云南白藥改善圍手術期病人凝血機制和愈傷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云南白藥對圍手術期病人凝血機制改善的機理。從細胞形態學研究中發現,圍手術期使用云南白藥能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膜表面的GpⅡb/Ⅲa復合物和GMP140表達增加,從而增強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促進凝血。
在動物研究的基礎上,云南白藥的科研人員還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漢和重慶等地的14家醫院開展了“云南白藥膠囊減少圍手術期出血”試驗,觀察了800多例患者手術失血量,并對使用云南白藥膠囊對圍手術期凝血功能的影響進行了臨床研究。研究證實:手術前3天服用云南白藥膠囊,可以減少多類手術出血總量的1/3-1/2。
為進一步探索云南白藥膠囊圍手術期止血機理研究,客觀、權威地評價云南白藥膠囊用于圍手術期止血的臨床療效,收集藥品不良反應信息,并以此促進對圍手術期止血藥物的研究,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部分有權威和代表性的專家和臨床科研單位于2003年11月在北京舉行了“云南白藥膠囊治療圍手術期出血立項專家咨詢會”。與會專家一致肯定了“云南白藥膠囊減少圍手術其出血”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經濟與社會效益。為使該項目能嚴謹規范地順利進行,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決定,成立“云南白藥膠囊治療圍手術期出血”的專項科教基金,并成立了以王澍寰院士為組長,由外科、血液科、藥理科等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負責對“云南白藥膠囊減少圍手術其出血”臨床研究方向的把握、研究單位的選擇、臨床研究方案的制定和研究結果的總結與評價。項目基金總額為300萬元,研究時間為2004年1月--2005年12月。
據悉,該基金主要用于在全國范圍有組織地開展云南白藥膠囊減少圍手術期出血Ⅳ期臨床研究、止血作用機制研究和上市后安全性監測。據專家意見,項目基金首先支持在五官科、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腫瘤外科開展的云南白藥減少圍手術期出血的全國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
閱讀下一篇
中醫藥國(境)外傳播項目工作會議19日在京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