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醫藥網/醫藥頻道:11月18日,“兩高”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韓耀元表示,藥品流通領域,未取得合法資質,非法生產、經營藥品的行為較為突出;利用快遞、互聯網等現代物流手段成為假藥流通的重要渠道。(11月18日中國新聞網)
快遞業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朝陽行業。但在風風光光的背后,一件件觸目驚心的快遞事件,一再挑戰著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底線。不少快遞公司,沒有核實寄件人以及收件人真實身份信息這一流程。毒品類犯罪嫌疑人恰恰是利用這一點,使用虛假身份信息進行快遞登記。即便公安機關查獲交易中的一方,也因為另外一方身份不明,而案件最終難以認定或是只能擇輕論處,交易的另一方仍然可以逍遙法外。再加上快遞朝發夕至、遠程輻射,無疑推動了跨省犯罪的幾率,也增加了這類犯罪的偵破難度。
實際上,對快遞的監管法規、行業標準并不缺乏。但是,有哪家快遞公司會放著錢不賺?有哪位快遞員會明確拒收?再說了,毒品被藏在密封茶葉袋中,就算快遞員有心查驗,恐怕在密封的情況下,也沒有這樣的驗收甄別能力。在企業良知還有待提高的語境下,郵政管理部門并沒有滲透監督快遞全過程,“驗而不視”并不奇怪。
要讓驗視制度得以切實執行,就必須針對快遞行業運營特點,制定更為切實可行的落實措施。一者,監管部門要主動介入,實施分步審查制度,在快遞員和快遞公司進行初審、二審后,監管部門進行必要的現場抽查。再者,對于快遞終端的快遞員,增配安檢設備,提高鑒別違禁品的能力,必要時要由客戶前往快遞公司統一接受安檢。另外,要把《郵政法》第七十五條不執行驗視制度,或者違規寄送違禁品的法律規定,落到實處。否則,對于瀆職的監管部門,同樣要嚴肅處理。
“要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這是今年9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作出的部署。應當說,這對目前運行并不規范的快遞市場是件好事。與其靠著自己的“草臺班子”低水平運轉,還不如放開手腳,發揮市場的力量,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臺競爭,諸如驗視制度這樣看起來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許將會得到實實在在的解決。
徐州醫藥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