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用藥可減輕放射損傷
徐州市腫瘤醫院專家劉亞洲介紹,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據統計,65%~75%的患者在病程中接受過放射治療。放射治療作為主要治療手段根治的疾病包括鼻咽癌、頭頸部腫瘤、前列腺癌、惡性淋巴瘤、宮頸癌、精原細胞瘤、肛管癌、皮膚鱗癌、肺癌和食管癌等,其中鼻咽癌單純放療5年生存率已超過70%。
用激素注意副作用
發生放射性損傷時一般均有水腫和放射性炎癥反應,故大部分要使用激素。由于激素使用劑量過大或時間過長會產生激素本身的副作用,故使用激素時要注意使用時間和副作用的出現。需要使用激素時間較長時盡量少用副作用較大的地塞米松,可選用副作用較輕的甲強龍等藥物。出現激素的副作用時也要對癥處理。而激素的停止要采取逐步減量的方式。放射性炎癥,如放射性黏膜炎或放射性肺炎,易伴有感染,要同時應用抗菌素。感染較明顯時最好進行細菌培養和做藥敏試驗。伴有貧血者,可應用促紅細胞生長因子。
放療前用藥更好
放射損傷在早期并不表現有任何癥狀和體征,如放射性黏膜炎大多在放射治療兩周時才出現黏膜充血水腫,此時病人可以無任何不適。考慮射線可能產生一定的放射損傷,為減少放射損傷的發生率和減輕損傷程度,可在放射損傷未出現前應用放射損傷的治療性用藥,而不是等到損傷出現才用藥。如放射治療肝癌將導致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可常規使用保肝藥物;放射治療腹部可同時應用胃腸黏膜保護劑;放射治療顱腦可應用營養神經方面的藥物。
總之,放射治療中的放射反應及放射性損傷是允許存在并且很難避免的,大部分情況下放射反應輕微而不需特別處理。
閱讀下一篇
慢性腎盂腎炎患者可以使用利福平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