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為加強青年中醫臨床人才培養,遵循中醫臨床醫師的成長規律,將現代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教育相結合,以臨證跟師學習為主,提高青年醫師的中醫臨床證治能力和學術水平,特制定“青苗培養工程”實施方案。
一、目標
通過實施“青苗培養工程”,對全省各級醫療機構新參加工作的中醫類別臨床醫師,在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之前,開展以院內跟師學習為主的臨床師承教育,依靠名老中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學術影響,指導他們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熟練運用中醫藥知識,較快提高中醫理論水平,強化臨床辨證施治能力。同時,進一步倡導“大醫精誠”的精神,弘揚“仁心仁術”的理念,提升青年中醫師職業道德修養。
“青苗培養工程”的實施,有利于加快青年中醫人才成長的步伐,有利于繼承名老中醫師的學術思想和技術專長,有利于鞏固和加強青年中醫師的專業思想,有利于培養和造就新一代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范圍、內容和要求
(一)范圍
全省各級醫療機構。
(二)內容
符合條件的中醫類別臨床醫師,在高年資中醫師的指導下,以跟隨其臨證抄方學習為主,盡快提高臨床辨證論治能力和學術水平。
1.學員
2007年12月31日以前未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的35周歲以下中醫類別臨床醫師,均應參加“青苗培養工程”。完成“青苗培養工程”培養計劃并考核合格者,醫療機構方可聘其任中級專業技術職務。
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就業的本科及以下學歷的中醫類別臨床醫師,應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一階段參加“青苗培養工程”,碩士以上學歷的中醫類別臨床醫師應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二階段參加“青苗培養工程”;完成“青苗培養工程”培養計劃并考核合格,方能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
2.指導老師
“青苗培養工程”指導老師原則上應具有副主任中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者高年資主治醫師),由各醫療機構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選拔確定。
“青苗培養工程”培養方式以本單位內部的“師帶徒”為主,師徒原則上要專業對口。如果本單位缺少指導老師,經所在單位批準并征得對方單位同意,可請其他醫院符合條件的醫師作為指導老師。
3.學習安排與要求
(1)學習時間:每位學員的跟師學習時間為1年。學員每周跟師上門診學習至少2次,每次半天(4學時),總時間不少于45天(360學時)。
學員跟師學習不脫產,但要確保跟師時間,原則上不得請假,如有特殊事宜須經醫院和老師同意,并及時彌補耽誤的課時。
(2)學習要求:學員要認真填寫學員登記表、病案記錄表和季度考核表,并及時記下臨證心得體會,結業時要提供50份以上的反映指導老師學術思想或技術專長的典型病案,要寫一篇以上讀書筆記和一篇以上結業論文。
各醫療機構要加強管理,做好考核,對培訓學員每月安排1次以上中醫經典文獻學習或專題講座,結業時由本單位組織進行理論考試和臨床實踐能力考核,均按滿分100分計算,60分及以上為合格。要認真填寫學員登記表、病案記錄表和季度考核表,并妥善保存。2009年1月1日起,青年醫師參加“青苗培養工程”是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條件之一,在領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時須向省中醫藥局提交青苗培養工程學員登記表。
三、組織管理
(一)學員所在單位負責管理本單位的“青苗培養工程”工作,負責指導老師的遴選、帶教安排和結業考核,承擔本單位實施“青苗培養工程”的有關費用。
(二)各單位要有專人負責“青苗培養工程”工作,并將該工作列入住院中醫師繼續教育的常規化管理,進一步制定有關實施細則,提高實效。
(三)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督促和檢查所屬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 “青苗培養工程”的實施,并將其列入醫療機構年度考核之中,加強考核管理。
(四)省中醫藥局負責“青苗培養工程”的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和考核,并對實施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學員、指導老師、管理人員和單位給予表彰。
四、附則
(一)本實施方案由頒布之日起實行。
(二)本實施方案由江蘇省中醫藥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