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頻道:中醫有句話:“陰陽和,病必自愈!”,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此言實在是金科玉律具有哲理。中醫看病,其一是辨證論治,其二是整體觀。總結出的治病大法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唯有“和”法是最高境界。從這角度看當今糖尿病的治療,醫患雙方是否該反思我們那些似是而實非的治療方案呢?
一是過度強調降糖治療的達標。
徐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專家王智明表示,在降糖達標的口號下,不分男女老少,癡迷降糖,追求達標,降糖過度,無論醫患,追求在正常范圍內越低越好。實際上,血糖調整并非越低越好!血糖過低就會發生低血糖反應,嚴重的低血糖可以致殘甚至致死!最近研究認為,對以老年、合并多種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不主張將血糖降得過低,也不要追求快速降糖。否則會因降糖過度而引發低血糖、心血管病變的危險。
二是強調飲食控制而節食過度。
有些糖友認為既然血糖升高與飲食有關,那就嚴格地、過度地控制飲食,甚至基本不進主食,這是非常常錯誤的。人體需耍基本的熱量進行活動,正如汽車需要汽油才能行駛一樣。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最天然的物質,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少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進食過少甚至會造成患者營養不良,引發、加重相應的疾病,如結核病;也可以引起人的體質和抵抗力下降。
三是強調運動治療而運動過度。
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之一,生命在于運動。運動的確可以降低血糖。但是運動過度卻適得其反!中醫認為“人體欲得動,但不能使之及耳。”認為運動過度會導致“五勞七傷”。現在研究表明運動過度可以發生骨骼肌肉損傷性疾病,超耐受量運動可以發生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運動過度可以升高血糖!運動過度刺激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索的分泌過多,這些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導致血糖不降反升!我曾經多次強調糖尿病人需要學會運動,詳細內容參見我寫的《糖尿病防治三大問》之“糖尿病究竟怎么運動”。
四是六神無主、焦慮過度。
有的患者被診斷為糖尿病后,六神無主、十分焦慮,整天憂心忡忡,寢食難安。過分焦慮的結果就是血糖難以控制,嚴重的焦慮等同于刺激,會引起體內升血糖激素例如兒茶酚胺的持續釋放!我曾經會診過一位老年糖尿病人,口服三種降糖藥血糖就是不降,管床醫生給這位患者采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每天用到了200多單位而血糖仍然沒有得到控制,仔細問患者睡眠、飲食,原來自打確診糖尿病,患者焦慮不已,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注射胰島素又害怕低血糖,每天夜里自己測血糖,越測越高,越高越急躁,經過心理疏導,聯合抗焦慮治療,患者當夜安睡一覺,次日血糖即下降,胰島素也減少到50單位/天。可見惡劣的情緒會加重糖尿病!
五是迷信藥物,醫療過度。
糖尿病需要全面治療,具有綜合性的特征。除了降糖藥物治療外,還需要飲食調整和適量運動,血糖監測。也就是常說的“五架馬車”。飲食和運動都是基礎治療。包括胰島素在內所有降糖藥的使用者,都要根據飲食和運動的情況來凋節藥量。不節制飲食和不注意運動,追求新藥、特藥,一味依賴增加降糖藥控制高血糖,一邊大把吃藥,一邊大快朵頤,一邊注射胰島素,一邊飲宴無度,其結果是高血糖末得到良好控制,還傷害了患者自己,并發癥纏身,人財兩空!因為這樣做,會加快胰島細胞走向衰竭,引起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特別是一邊注射胰島素,一邊飲宴無度者會明顯地增加體重,增加心臟負擔促進心臟病發作!正所謂“腰圍越長,壽命越短”。
六是不能自我管理,對醫生依賴過度。
對于絕大多數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管理好自己特別重要,不要過度地依賴于醫務人員,要學會自我管理,包括血糖自我監測和在此基礎上的藥物劑量的調整,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飲食和運動,什么情況下需要到醫院就診和多長時間復診等,通過與醫務人員交流和自我學習、不斷實踐,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節省治療時問和治療費用。
專家簡介:王智明,內三科(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碩士。20多年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經驗。國家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論文20余篇,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及省科技攻關課題。擅長治療糖尿病、糖尿病各種并發癥、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痛風、肥胖、高血脂、發育障礙、代謝性骨病、骨質疏松癥、垂體、性腺疾病。同時對中醫藥調理治療亞健康、抗衰老也有豐富體會。發明了治療糖尿病中藥制劑消渴安膠囊、糖尿病外用方“麻痛液”、糖尿病腎病專方“參芪糖腎湯”、痛風制劑“白虎歷節膠囊”以及治療甲亢“參芪金甲湯”系列、肥胖病“丹桅調脂湯”等系列十幾種中藥制劑。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