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頻道:痔是肛墊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形成的團塊。痔的發病機制尚未十分明確,主要的學說主要有以下兩個:
上圖:陳瑞超主任正在講解課件
靜脈曲張學說和肛墊下移學說
6月16日下午,徐州市中醫院肛腸科副主任中醫師陳瑞超在該院舉辦的的健康大講堂中介紹到,在肛腸科靜脈曲張學說認為痔的形成主要是由靜脈擴張、淤血所致。直腸靜脈無靜脈瓣,血液受重力作用不易回流。 人體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受重力和內臟器官或糞塊壓迫,靜脈回流易受障礙。痔靜脈位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內,直腸壺腹常處于空虛狀,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淤血。
肛墊下移學說,肛墊發生病理性肥大,合并出血、脫垂、疼痛、嵌頓時,才可稱為“痔”。
痔的分類
內痔:內痔是肛墊的支持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性改變和(或)異常移位。
肛墊移位及病理性肥大包括血管叢擴張、纖維支持結構松弛、斷裂。
內痔的臨床表現及分期
I期: 便時出血無內痔脫出,便后出血停止
II期: 便時出血伴內痔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
III期:便時出血伴內痔脫出,需手助回納
IV期: 內痔永久脫出,無法回納
陳瑞超介紹,外痔:是直腸下靜脈屬支在齒狀線遠側表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通常指血管性外痔,即肛周皮下血管叢擴張,表現為隆起的軟團塊。
上圖:市民們正在認真聽講
外痔又分為:
結締組織性外痔。結締組織性外痔柔軟無痛。可見肛緣大小不等的柔軟皮垂,常見于女性肛門前側,嚴重時合并肛管下移,肛緣呈環狀突起。
靜脈曲張性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一般不痛,靜脈曲張性外痔平時看不到腫突,但肛緣皮膚較松馳,在便后或用力、下蹲時,痔外靜脈叢擴張瘀血可見柔軟腫塊 靜脈曲張性外痔局部隆突,刺激肛周,導致肛門部不適 。
血栓性外痔。血栓性外痔表現為劇烈疼痛,排便、活動時加重,血栓性外痔可見肛緣限局性腫突,皮下有淤紫色血栓,如破潰可見血栓外露。血栓性外痔可觸及腫結,中等硬度,觸痛明顯
混合痔:混合痔是內痔通過豐富的靜脈叢吻合支和相應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內痔和相應部位的外痔相融合,混合痔以發生于肛門同一方位齒線上下,靜脈曲張形成團塊,內外相連、無明顯分界為主要表現,兼有內痔和外痔雙重癥狀。
常見的手術治療
治 療
一、內治法
本病的治療要注意分清虛實,但概括本病,多以實證為主,多為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
治療法則主要遵循清熱利濕法、祛風潤燥法和滋陰涼血法為主,此外尚有補氣、升提、氣血雙補等法。
風傷腸絡
癥候:大便帶血、滴血或成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或有肛門瘙癢。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
方藥:涼血地黃湯加減
濕熱下注
癥候:便血鮮紅,量較多,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縮,肛門灼熱。苔薄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燥濕
方藥:槐花散加減
氣滯血瘀
癥候:肛內腫物脫出,甚或嵌頓,肛管緊縮,墜脹疼痛,甚則肛緣有血栓形成,水腫,觸痛明顯。舌暗紅,苔白或黃,脈弦細澀。
治法:活血祛瘀
方藥:止痛如神湯加減
脾虛下陷
癥候:肛門下墜感,痔核脫出需手法復位,便血色鮮或淡。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少便溏。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弱。
治法:補氣升提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二、外治法
熏洗法:苦參湯、五倍子湯等
外敷法:四黃膏、痔瘡膏等
塞藥法:化痔栓、炎痛寧栓等
枯痔法:現已少用
三、局部治療
1. 注射療法
2. 傳統手術
3. 套扎療法
4. PPH療法
內痔注射療法
適應癥:I、II、III度內痔、內痔伴貧血、混合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癥:凝血功能障礙、內痔嵌頓、外痔等
操作方法:硬化萎縮法,壞死枯脫法
上圖:6月16日下午徐州中醫院健康大講座現場
痔的預防需遵循“五要四不要”原則
四要:
1.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高纖維飲食,如粗糧、玉米、番薯、蔬菜和水果等,均有助于促進腸胃道蠕動,使排便保持通暢,減輕痔靜脈叢的瘀血狀況。
2.要養成科學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一般以每天早餐后20分鐘左右為最佳時間,一日一次。每次排便宜注意力集中,既不要看書讀報,也不要思考問題。排盡即起,越快越好,通常以不超過10分鐘為理想。蹲坑和坐坑相比,以坐坑為較佳姿式。
3.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痔靜脈叢的血液回流,起到防治痔瘡的良好作用。體育活動還有助于促進腸胃道蠕動,防止便秘,從而大大減輕痔瘡的癥狀。
4.要注意肛周衛生。肛門不潔易致肛竇炎,造成痔瘡加重。因此,一般在便后應用清水清洗肛門,溫水坐浴15~20分鐘,勤換內褲,經常洗澡,切忌便后肛門擦拭不盡糞便沾污而又不加清洗。
5.要積極治療相關疾病。慢性支氣管炎的長期持續咳嗽,前列腺肥大,腹腔和盆腔內腫瘤,以及頑固性便秘等可引起腹壓增高,從而導致痔瘡加劇,應積極治療。
四不要
1.不要飲酒、辛辣刺激飲食
飲酒及辛辣刺激飲食能使肛隱窩明顯充血,形成肛竇炎,造成母痔區粘膜充血或出血,因此,痔瘡病人既不能飲酒,又不能吃辣椒及其他辛辣刺激食品。
2.不要久坐久站久蹲
單調性體位持續過久是形成痔瘡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上發現,教師、理發師、交警、電焊工、外科醫生、工程師等職業人員痔瘡發病率均較高。一般坐50分鐘應站起來活動10分鐘左右,站一個小時應該坐坐走走5~6分鐘,連蹲半小時也應適當站起來走走和坐坐。
3.不要過度勞累
臨床觀察發現,大多數炎性外痔或血柱性外痔的發作都是在過度疲勞后造成的,內痔出血或脫出也極易在過勞后加劇,因此,注意勞逸結合,適當休息乃是痔瘡防治的良方之一。部分痔瘡病人不用藥物在適當休息后自然緩解
4.不要諱疾忌醫
不少痔瘡病人總認為痔瘡是小毛病,無足輕重,治不治無所謂,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觀點。痔瘡病人長期便血可導致貧血,使體質明顯衰退,個別患者甚而需要輸血方能維持其機體的正常功能,痔瘡所產生的各種癥狀,使患者坐臥不安,痛苦萬分,影響工作學習,因此,痔瘡病人不要違疾忌病,應及時診治,爭取早日治愈。
專家介紹:陳瑞超 徐州市中醫院肛腸科 副主任中醫師 副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江蘇省肛腸學會會員。先后到全國各地學習肛腸科先進術式及治療手段,對內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瘺、肛周膿腫、便秘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便秘、中重度直腸脫垂、環狀混合痔的診療有獨到的見解。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