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wǎng) 徐州中醫(yī)頻道:纏腰火丹是一種皮膚上出現(xiàn)成簇水皰,呈帶狀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因每多纏腰而發(fā)故名。中醫(yī)認為本病與情志、飲食、起居失常等因素關系密切,多因風火、濕毒而誘發(fā)。針對纏腰火丹之發(fā)病是濕熱邪毒阻遏于肌膚、脈絡所致,循其皮部發(fā)病部位,采用針罐療法,瀉其蘊結皮部之濕熱毒邪,以疏調經(jīng)絡氣血,清瀉熱毒,消腫止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針罐治療纏腰火丹,療效顯著,操作簡單。
治療前,視皮疹區(qū)域大小,選擇不同型號罐口邊緣光滑、無破損而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火罐洗凈、擦干,讓患者充分暴露皮損區(qū)、放松全身肌肉,保持均勻的呼吸。
皰疹區(qū)局部皮膚用75%的酒精常規(guī)消毒,待酒精揮發(fā)后,用梅花針依次將所有皮疹區(qū)以較輕手法快速叩刺1遍,使皰內液體流出,局部皮膚出血為度,用鑷子夾住一團紅棗大小的棉花,將其放入95%的醫(yī)用酒精中蘸一下(蘸酒精的量應以三分之二的棉花團被浸透,但酒精未滴下為度。如果蘸的酒精太少,火力會不夠。如果蘸了過多的酒精,棉團點燃后會濺落很多火星,從而引起燙傷等意外),再用打火機將其點燃。將罐置于距離皰疹區(qū)上方5~8厘米處,并使罐口斜向下方45度左右,將點燃的棉花團伸入罐內二分之一處,然后快速地讓其在罐內轉動1~3圈(一定不要在罐口處轉動點燃的棉花團,以免罐口被火烤熱后燙傷皮膚)后抽出。在將棉花團抽出罐口的瞬間,迅速地將罐具吸拔于皮膚上。
留罐時間10至15分鐘,面部、胸肋部留罐時間<5分鐘,否則時間長容易起水泡,尤其是在夏天。起罐時,一手將罐傾斜向一面,同時另一手按壓罐口處的皮膚,使空氣經(jīng)按壓處的罐口縫隙進入罐內,從而使罐自然地與皮膚脫開,用滅菌干棉球清理拔出的組織液和血液。梅花針加拔罐治療本病,1天1次,每周治療5次。
臨床運用梅花針加拔罐為主治療本病,很少發(fā)生繼發(fā)感染,但預防感染仍然很必要,治療中局部皮膚一定要消毒徹底,注意無菌操作,火罐一定要消毒好,預防醫(yī)源性感染,治療后一般不需要特殊護理創(chuàng)面,但要囑咐患者注意飲食及皮膚護理,在皰疹未結痂前(治療結束后7天內),患處切勿沾水,飲食以清淡為主。首先,少吃肥甘油膩之品如肥肉、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易使本病之濕熱毒邪內蘊不達,病情纏綿不愈。其次,禁止食用辛辣溫熱食物如酒、煙、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食后易助火生熱。第三,少吃酸澀收斂的食物如豌豆、石榴、芋頭、菠菜等以防氣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劇。患者要多增進營養(yǎng),多食豆制品,魚、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及新鮮的瓜果蔬菜,使體格健壯,增強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皮膚護理是針罐治療的護理重點。皮疹部位一定要嚴格消毒,并應囑咐患者局部要保持干燥,不要出汗、淋水,勤換內衣,防止局部感染。留罐期間,如罐內出現(xiàn)水皰,取罐后用消毒棉球將局部擦拭干凈,并以單層無菌紗布覆蓋,以防止衣服摩擦,并且注意避免局部感染。同時,應涂抹阿昔洛韋軟膏防止二次感染。
針罐法治療纏腰火丹具有平肝瀉火,通經(jīng)活絡,消炎鎮(zhèn)痛的作用,可以使脈絡通暢,以達到通則不痛之功效,本法操作簡便,止痛快捷,尤其是本病初期,治療時間短,治愈率高,不易遺留后遺神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