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在很多人眼里,“90后”是一個常常與“自我”“個性”相聯系的代際群體。然而,面對嚴峻的疫情,這群被視為最具個性的人,卻義無反顧將自己作為最平凡的個體,匯入抗疫的大軍之中。披上白衣,他們就是捍衛群眾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因為,她們的基因里本就刻寫著責任擔當,血管里本就涌動著家國情懷。
看看她(他)們從一線發來的日記:
徐礦總醫院支援醫療隊員——劉振(第二批馳援武漢)

2.24日 武漢 晴 13-24度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來到武漢已經10多天了。
上周一直在感染病房20區工作,這周要迎接新的挑戰,到感染病房21區工作。
早就聽聞21區的病人相對重一些,基本都上了呼吸機,雖然早早做了心理準備,但還是有點緊張。護理組長人很好,讓我別緊張,相信你肯定行。
我是男護士,應該有更多的擔當,我相信,我一定行!
今天是上9-13點的班。護理組長讓我單獨護理有呼吸機的幾個老年男性患者。工作模式和流程基本熟悉,輸液、吸痰、上CRRT機,每小時一次抽血做血氣分析,生命體征監測,各種儀器數值管理,雖然只主管幾個病人,仍一刻都無法停歇。

中午,給每一個房間的的病人發飯和水果,幫病人打開水,收拾垃圾,整理好治療室,處置室的衛生,做好消毒,檢查一下護理記錄單,和下一個班的護士做好交班。
充實而又忙碌的四個小時,防護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了,防護眼罩里還時不時地往下滴水,工作強度很大。慶幸的是,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我堅持下來了。
塵埃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我們也許做不成火炬,但可以選擇做螢火之光,為抗擊這次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徐礦總醫院支援醫療隊員——黃靜(第二批馳援武漢)

2.24日 武漢 晴 13-24度
轉眼間援鄂已有12天,整個援鄂隊伍里年齡最小的我,收貨了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早晨被叫醒的不是鬧鈴,而是隊友姐姐們說:早餐放門口啦,快起來拿;午飯時間會叮囑我,有什么和什么菜,你不餓也要吃啊,多少都吃點;就算下班回來錯過飯點,也會有人給你發消息,你的飯在我房間里,下班回來敲門,我給你拿。
人人都是這般有愛。酒店保潔阿姨和工作人員,每天按時消毒、給我們測量體溫、電梯口備好快手消、各樓層備好微波爐,方便我們熱飯。還有接送我們上下班的司機大哥,全天候的陪著我們,讓我們特別感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多了一份守護與支持,他們付出了一份關愛,使我們擔子輕了一些,困難少了一點。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一定會戰勝疫情!帶著一天的疲憊回到酒店,大廳里總會看到我們的大后方,他們在發放生活用品及飲食飯菜等,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微信群里更是滿滿的關心。例如,誰沒吃飽到幾零幾領點心、來一樓領水果呀、明天中午有什么菜啊等等。
每次領東西時,大家都帶著口罩我也分不清是誰,但我看到的總是他,那個戴眼鏡的大叔。
默默付出的人還有很多,我們的領隊李海泉主任,就像大哥哥一樣,每天反復叮囑我們:注意防護,按時消毒,按時測量體溫,保重身體等等。鼓勵著我們做好自己的工作。
駐地門口的武昌火車站,上班途中路過的黃鶴樓公園,班車行駛過的長江大橋,已失去往日的喧囂與熱鬧,但是這一切都是暫時的,這些困難我們會共同攜手度過。
武漢,你雖然“生病”了,但是你并不孤單,有我們陪著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徐礦總醫院支援醫療隊員——劉倩(馳援徐州傳染病院)

2.24日 徐州 小雨轉中雨 10-16度
1996年出生的我是這次支援傳染病院年紀最小的一個護士。
好多人問我是怎么想的,那么年輕,怎么會選擇來到一線,“是啊,為什么呢,我沒想那么多,其實就是職責所在吧,國家需要我,我定會沖鋒在前”。
那天護士長來了一則微信:“倩,徐州傳染病院需要支援,你去可以嗎?”我就義無反顧:“好的。”
面對突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染病院急需醫務人員,我知道“好的”這兩個字意味著什么,不是簡單的換個工作環境,也不像輪轉一樣說走就走。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有多艱難,有多辛苦,有多危險,但我明白這就是我的擔當!
第一天,進病房還沒有開始工作眼罩就起霧了,給病人抽血簡直就是盲抽,就靠著霧水滴下來的那一刻能夠看到光明。不過基本上都是一針見血,這來自于平常工作中各位老師的教導。

進入病房穿著3層防護,幾分鐘就會覺得很累很悶,就連抽血這樣平時很常見的操作,在一層層手套的阻隔之下也變得困難重重。
一個班下來,既要做好治療護理的同時,還要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打掃衛生,收垃圾,打開水等等。等這些事情干完了,我們身上的汗都能把里面的衣服浸濕了。
不過這些,咬咬牙我們都堅持下來了。
“當看到病人們一個一個出院,我知道我們所做的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中國加油,徐州加油!”
現在,很多患者治愈了,出院了,我也快回去了,可是我好不舍啊,為了生命戰斗,為了國家抗擊,值得!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