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早期胃癌九生一死,晚期胃癌九死一生”。徐礦總醫院石麗紅:人到中年,無癥狀也要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在剛剛結束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消化專業組年會暨淮海消化及消化內鏡高峰論壇上,應邀來徐專家李兆申院士說:“早期胃癌九生一死,晚期胃癌九死一生。”消化道的癌癥早診早治,治療費用非常低廉,甚至一般可以通過胃鏡就能徹底切除病灶,不必承受晚期胃癌的開刀、化療的痛苦。
徐礦總醫院石麗紅主任醫師表示:“從多年來的臨床經驗來看,人到中年,如果有條件,即使無癥狀也建議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因為50歲后是胃癌的高發年齡段,所以,在40歲左右進行胃癌篩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時機。
內鏡下即可切除癌變部位
劉先生,42歲,國有企業中層,無任何消化道癥狀,單位例行體檢時胃鏡發現其胃部有一處幾毫米的粘膜改變,體檢中心建議到消化科進行進一步的專科檢查。
石麗紅為劉先生做了進一步放大胃鏡后得出結論:這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也就是早期胃癌。因為是極早癌,石麗紅為劉先生做了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如同鏟草皮一樣)。“目前患者早已康復出院,只需要定期胃鏡復查即可,幾乎不會影響他的自然壽命。”石麗紅說,“根據最新研究,食管癌、胃癌、結腸癌在世界范圍高發,徐州屬于高發區。胃鏡可以發現食管癌及胃癌兩種癌,腸鏡可以發現結直腸癌,甚至在無癥狀期發現早期癌變。”
“早期食管癌和早期胃癌一樣。早期食管癌發現只做局部黏膜切除,不切除食管保留器官功能,實屬超級微創手術。”石主任表示。
身體不會告訴你得了癌
網傳那些所謂的胃癌、食管癌早期信號,其實不是“早期”!
石麗紅說:“胃癌、食管癌這些消化道癌癥早期癥狀非常隱匿。也就是說,胃癌的早期癥狀就是沒有癥狀。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本人,很難從癥狀體征上判斷出來。”
比如胃癌早期,或許會有一些不特異的癥狀,比如腹脹、納差、反酸、燒心、噯氣、打嗝、胃痛等,大多與普通胃病極為相似,所以往往會當成一般的小毛病簡單處理,或者干脆不予理睬。到了進展期或晚期,才有比較明顯的癥狀,比如消瘦、貧血、食欲不振、腹部包塊、嘔血、腹痛、黑便等。
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曾有過中上腹不適的經歷,通常這是“胃病”在作怪。有時這種不適是由胃炎、胃潰瘍引起,有時是胃運動或者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的。所以,也不要一不舒服,就草木皆兵。一般而言,大多數不適的背后沒有重大的器質性病變。
“可惜的是,胃癌早期也往往無癥狀或者僅有上腹部不適的癥狀,與良性疾病表現相似,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使得目前大多數患者錯過了診治胃癌的最佳時機,待到胃癌向身體發出明確的信號時已經到了疾病的進展期。”石麗紅說。
無癥狀也建議做一次胃腸鏡
“往往我們覺得癌癥距離我們很遠,甚至覺得是老年人才患病,實際在臨床工作中有年輕發病趨勢,甚至有家族遺傳年輕發病人群。”石麗紅說,“為降低我們國家發病率,提高全民健康,延長壽命,我們提倡無癥狀體檢,40歲以后的中年人無論是否有癥狀都建議做一次胃鏡檢查,腸鏡應該在50歲。如果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提前五年做篩查。”
在臨床上,很多人會拿著體檢報告上血液檢查的“腫瘤標志物”一項咨詢石麗紅。石麗紅明確表示:“單憑腫瘤標志物檢測判斷是否發生胃癌、食管癌是極不可靠的。胃鏡+病理活檢,是發現早癌的利器!”
早期的胃癌不僅能夠通過胃鏡進發現,甚至可以通過它進行切除。病灶小于2 cm、無合并潰瘍的分化型黏膜內癌、胃黏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可通過胃鏡進行切除達到治愈。目前有無痛胃鏡項目可供選擇,絲毫不會感到痛苦。
前幾天,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消化專業組年會、淮海消化及消化內鏡高峰論壇在徐州舉行,當前徐州的縣級醫院基本配備了先進的電子胃腸鏡系統,大都具備染色、放大、超聲等功能,內鏡醫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大多數胃粘膜病變和早期胃癌都能夠被發現。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