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通訊員:李長鑫)82歲老人異物卡喉
徐礦總醫院急診室內,面對醫生的任何詢問,患者家屬均用哭泣回應。被問得急了,只說一句:“求求你了,醫生救救我媽!”

被120急救送來的是一位異物卡喉的老年患者。外院檢查顯示食管內距門齒17厘米處有異物。徐礦總醫院急診進一步檢查,發現異物仍在不停下墜中。遂將患者轉入消化內鏡中心。
心情逐漸平復的患者家屬向接診的消化內鏡中心副主任醫師唐成祥表示,患者中午吃飯的時候被雞骨頭卡住了。全家使用了喝醋、吃饅頭等各種民間偏方無效后才到醫院求助。家屬否認患者有其他病史。

正當唐成祥通知消化內鏡中心準備手術的時候,助手查詢到患者此前在外院的住院記錄。唐成祥把患者收治入院,進一步做術前檢查。
患者血小板只有常人的1/5
檢查結果讓所有的醫生驚出一身冷汗:患者血小板指數只有23!這遠遠低于正常人100—300的標準。血小板減少意味著,一旦術中出血,很可能無法止住。
但是,患者的手術勢在必行。而且內鏡下異物取出是唯一可行的方案。這時候再申請注射血小板已經來不及。

(資料圖)
唐成祥一邊做好手術準備,一邊和患者家屬溝通患者的情況。
唐成祥告訴患者家屬,食道CT檢查結果顯示,異物位于食管中段,兩頭尖端已經刺入食管肌層。食管周圍血管豐富,若不及時取出,隨時有食管穿孔、大出血的風險。異物殘留可造成局部及相鄰器官感染,引發食管膿腫,食管穿孔,大血管腐蝕破裂,縱隔膿腫等。
更為致命的是,身體最粗的動脈,胸主動脈就在食管旁邊,如果膿腫或者異物損傷胸主動脈,導致大動脈破裂,基本沒有搶救的機會,幾十秒就會失血而亡。而現在異物正處于主動脈弓的位置。
經過充分的術前溝通,患者家屬表示對手術風險完全知情,愿意搏一搏。
不允許有任何誤差的手術
雖然對手術的困難程度進行了充分的評估和預判,但是當內鏡進入到患者的食管以后,唐成祥還是倒吸一口涼氣。因為患者的血小板太低,被異物劃過的食管壁形成了血腫。大大小小的血泡密密麻麻排列在試管壁上。這些血泡的外壁非常薄,稍微觸碰一下都可能會造成大出血。
這是一個不允許有任何誤差的手術。因為哪怕1mm的誤差都可能引發大出血。唐成祥耐心細致地控制胃鏡在血泡中間穿梭,1厘米、1厘米地往前推進,完美避開了所有的血泡。
隨著胃鏡的推進,唐成祥終于找到了患者食管內的異物。這個長約4cm,黑色的兩頭尖的東西絕對不是一個雞骨頭。異物的兩端插在食管壁上,周圍已經有膿樣的溢出液。

做好了充分的凝血準備以后,唐成祥小心翼翼地把異物從食管壁剝離。
把異物從食管壁剝離同時控制住出血,這個手術只算完成了一半。怎樣在血泡密布的食管中把異物取出,更考驗醫生。
唐成祥巧妙避開了所有的血泡,最終把異物取出。
家屬看到這是一枚棗核后,這才告訴醫生,老太太前幾天吃了粽子。
食管異物務必重視
唐成祥告訴記者,研究顯示無法自行通過食管的異物,其在食管內滯留時間越長,尤其是超過24小時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越高,應盡早移除異物,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唐成祥稱,由于食管位于后縱隔,鄰近主動脈、氣管、心臟等多個重要的組織結構,若對異物處理不及時或處理方式不當,可能會造成食道壁破損、潰瘍、穿孔,縱隔感染,侵破主動脈等嚴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所以一旦懷疑有食道異物,一定要及時就診,爭取24小時內取出,以免引發嚴重的并發癥。一些老人怕麻煩,不愿就診,而是自己試行大口吞咽飯團、饅頭,喝醋等,企圖把異物帶下、溶解,可能造成進一步損傷,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們在進食時應盡量避免發生誤食,應小心剔除;進食時細嚼慢咽,避免說話。一旦發生誤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盲目吞咽,要盡早就診于門診或急診,尋求專業處理,降低損傷程度。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