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們:
院2015年工作會議、九屆四次職代會、“三十優”醫務人員表彰會,經過全體與會代表和同志們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了大會各項議程,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在過去的2014年,全院職工在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指導下,緊緊圍繞“更主動、快落實、巧協調”這個工作主題,堅持外拓市場、內抓管理、創新求變,穩步推進醫院改革發展,全面提升技術水平、服務質量,主要工作呈現五個方面的亮點,一是出入院病人數和經濟收入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二是業務收入跨入了“5時代”,實現了扭虧為盈;三是等級醫院復核評價取得了蘇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四是繼續被評為徐州市“人民滿意醫院”;五是成立了胸痛中心、消化內鏡中心兩個有較大影響力的診療中心。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全院廣大干部職工團結一心、奮力拼搏、苦干實干的奉獻精神。在此,我代表院黨委,向出席今天會議的全體代表、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并通過你們向奮戰在各自崗位上的全體職工、關心支持總院建設的職工家屬、離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5年,是實施“十二•五”戰略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我院謀求發展、強化作為、改革奮進關鍵的一年。剛才的行政工作報告深入分析了今年面臨的形勢任務,對2015年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指明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努力方向。我相信,只要全院干部職工認清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攻堅克難,勇挑重擔,敢于擔當,就一定能圓滿完成大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下面,我代表院黨委,強調五點意見:
一、搶抓機遇,堅定不移推進總院改革發展
改革是一項政治任務,是時代的主旋律。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衛計委《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均對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做出了明確指示,將統籌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建立科學的醫療績效評價體系、人才培養和人事薪酬制度。公立醫院改革經全國34個城市試點后,今年將在江蘇、安徽、福建、甘肅四省全面推開、集中出現大動作。在剛剛閉幕的集團公司2015年工作會議上,也提出了明確要求:“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發展上臺階,根本出路是創新驅動,向改革要活力”,從集團公司層面上,將加快推動改革改制重點工作落實落地,鼓勵各單位根據實際,因地制宜進行改革探索,積極發揮引領、示范和正向激勵作用。
大環境催生,小環境需求。面對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徐州醫療市場競爭加劇以及集團公司停止虧損補貼的三重壓力,總院面臨不進則危、慢進則退的發展困境,創新改革勢在必行。集團公司醫療產業戰略重組將于一季度完成、進入具體實施階段,這對于我們來說無疑是一次難逢的發展機遇,為我們在逆境中壯大實力,鋪墊了一條更為廣闊的發展道路。我們將借改革之風乘勢而上,抓住醫院發展的黃金期實施“三引進、一聯合”。一是引進外來資本。建設職業病防治及康復病房樓、門急診醫技病房綜合大樓,購置高端醫療設備,快速提升醫院規模和設備水平。二是引進技術品牌。用“短平快”手段破解醫療技術提升難題,有效推進與上海、北京等知名醫院深層次合作,共同打造醫院及專科品牌。三是引進新體制、新機制。解放固化思維和管理定式,用現代理念、創新精神重建醫院管理機制和運營體系,推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四是促進與徐州醫學院深度合作,助推總院醫教研全面發展,將總院打造成為國內一流、淮海經濟區最大的股份制醫院。
“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當頭勇者勝”。實現總院的改革藍圖,需要全院職工的共同參與,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在座的各位代表,你們承負著推動總院深化改革的重大責任,你們對改革的理解程度、支持程度、參與程度,將影響總院改革的推進力度。希望你們不辜負院領導的重托,嚴格履行全院1500多名職工賦予你們的職責,率先解放思想,帶頭轉變觀念,及時把改革的聲音、力量和效果傳遞給每一位職工,影響并帶動干部職工堅定信心、擁護投身改革,徹底摒棄“等靠要”、墨守成規的被動思想,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改革行為,明事理,順大勢,胸懷大局,積極支持參與其中,凝聚全院職工“助改革、促發展、保穩定”的共識和行動,共同實現“邁上新臺階、建設新總院”的改革目標。
二、“選、育、用、留”一體,建設高效精干人才隊伍
人才是醫院的戰略性資源,是我們在醫療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決定性要素。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習總書記對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吳董事長、孫總經理在集團公司工作會議上也突出強調:“把人才戰略作為第一戰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選人用人培養人,真正讓人才隊伍成為推動轉型升級的強力引擎”。這一年,集團公司出新招深化隊伍建設,實行干部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建立領導人員“四自”機制,啟動“百名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出高薪引進非煤高端人才。這一年,我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探索多元化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高效推進“1361”人才培養工程,制訂重點專科建設規劃,出臺學科帶頭人激勵措施,遴選“年輕優秀人才”,選派骨干人才出國訪問、外出深造,實施專業對口嫁接,搭建互通流動平臺。一支高素質、高效率、視野寬的人才隊伍正在我院逐步構建。
但是,也應該看到,我院人才隊伍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一是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呈現“本科層次多但碩博學歷少、專業人員多但拔尖人才少、高級職稱多但領軍人才少”的“三多三少”現象。二是人才引進與培養不到位,缺少引進高端人才、優秀學科帶頭人的吸引力和有效手段,名科、名技術、名專家品牌影響力不足。三是部分人員創新創業激情不足,缺少自我加壓、自我提升動力,少數科室負責人起不到引領帶頭作用,科室發展徘徊不前、技術水平停滯落后,多少年濤聲依舊,“每天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這類現象在職能部門也同樣存在。問題的存在,暴露了我院在人才管理、激勵考核機制上還有待于加強和完善,我們的干部職工還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解放思想,努力提升自我價值,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需要。
切實加強我院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從三個層面做起。一是醫院層面上,將借助改革改制契機,加大投入,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好事業的大環境,有效實施“選人、育人、用人、留人”一體化人才戰略。做到嚴把“三關”:第一嚴把人才選拔關。重學歷、重職稱,但不唯學歷、不唯職稱,重在考察人才的實際才能、品德修養、溝通能力。第二嚴把人才培養關。及時把握醫學前沿動態、學科前瞻性技術、先進管理成果,注重培養人才的戰略性思維和開放性視野。第三嚴把人才使用關。不唯資歷、不唯身份,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做到人盡其才、量才授職,以貢獻論待遇、用業績談資格,充分發掘人才的最大潛能。二是科室層面上,科主任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引領科室人員致力于技術更新、新項目開展,超前制訂本專業發展規劃以及學科梯隊建設、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學習內分泌科、消化內科、心內科做法,與國內有影響力的專業建立聯合,借助外腦構筑本學科高地,自己搭臺自己唱戲,學科帶頭人要把引進高新技術、高端人才作為重要任務,靠外力、外腦、外部品牌快速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和專科品牌在地區的影響力,醫院將給予全方位扶持。近期有一專業負責人做法就很好,主動推薦優秀人才擔任學科帶頭人,自己甘當助手。人力資源部等職能部門要針對“1361”人才工程制訂具體實施方案,界定、劃分人才培養層次和方向,限定周期進行重點培養。醫務處要突破狹義的質量管理概念,把“一手抓基礎質量、一手抓技術提升、專科建設”作為工作亮點,籌劃推進三級甲等創建、重點專科建設、開展有影響力新技術,通過技術水平的提升,有效減少并發癥,醫療糾紛自然而然也會隨之減少。三是個人層面上,學習借鑒集團公司“四自”機制,促進人才自我提拔、自我獎勵、自我淘汰、自我革命。改革在即,每位職工都應當立足之身,主動作為,以“鷹的重生”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機遇、接受挑戰,從思想和行動上適應新機制、新常態。今后個人價值的體現將“隨行就市”,以市場價格作為導向和依據,將進一步加大對臨床一線、高端專家的待遇傾斜力度,對特殊人才、特殊貢獻實行特殊獎勵,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分配原則。
三、改善服務,傾力打造“三度”人文醫院
專業化的醫療服務,關鍵要從“以診療為本”轉型到“以病人為本”上來,我們大力倡導“患者至上”、“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就是要樹立人本意識,轉變傳統的服務觀念,同樣的技術比效率,同樣的質量比信譽,同樣的服務比滿意。我院能成為全市唯一蟬聯三屆的“人民滿意醫院”,成績來之不易,需要繼續發揚和保持下去。要建立更為寬泛的服務理念體系,把“機關后勤為臨床服務,臨床為病人服務,一切以病人的需要為出發點,一切以病人的滿意為目標”作為服務宗旨,灌輸給每一位職工,體現在每一個服務細節中,打造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三度”人文醫院。
一是要提高服務病人的“溫度”。我院大會小會、三令五申強調服務態度要改善,但仍有少數醫務人員,對待病人態度冷淡,主動服務意識不強,缺乏服務病人的熱情和激情,沒有設身處地站在病人角度考慮問題。要下決心扭轉這種現象,從推行人性化服務理念入手,倡導大家要勤于換位思考,改變單純重視疾病的觀念,摒棄“見病不見人”的錯誤做法,尊重患者的需求和心理感受,維護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增強醫患溝通的熱情和技巧,在細微之處下工夫,把“細節服務80條”切實落到實處,彰顯對病人的人本關懷。人力資源部、醫務處、護理部、行風辦要制訂職業素養培訓計劃,加強對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服務行為、溝通藝術等的教育,工會要加大開展溫馨服務、技能創新、服務禮儀等競賽活動。通過種種舉措“讓醫學的目光溫暖起來”,真正把我院打造成為患者心目中有溫度的醫院。
二是要提升服務全局的“高度”。 醫院的發展,是建立在各科室發展的基礎之上,而各科室的發展又以醫院總體發展為依托。如果沒有醫院的總體發展,科室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個人與科室之間也存在同樣的辯證關系。現在某些科室和個人,片面割裂“小我”與“大我”的關系,部門本位主義、個人利己思想嚴重,考慮工作過于注重本部門的權利和利益,不能履行服務全局的責任,缺乏主動溝通和有效協調意識。這種影響和制約醫院發展的瓶頸必須加以突破。要制訂并落實行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多學科、多部門協作的團隊模式,機關部門之間、機關后勤與臨床醫技之間、臨床科室與醫技科室之間做到互通有無、相互配合。同時加強對職工大局意識的教育引導,提升職工的思想境界和認識高度,人人爭做服務全局的標桿。
三是要拓展服務基層的“深度”。機關因基層而設立,服務基層是機關的天職。去年以來,我院推進實施機關科室掛靠基層聯系點工作,加強和改進機關人員工作作風,增強機關主動作為、主動服務基層意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離基層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職能科室之間缺乏溝通協作,“政出多門,各行其是”,服務基層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部分機關人員高高在上、態度生硬,對基層反映的問題相互扯皮、相互推諉。對此類現象,院黨委、院行政將“約法三章”,嚴肅實行“三問”:“一問人員下沒下基層,二問服務落沒落實到位,三問基層滿不滿意”,發現問題將一究到底、限期整改。將利用隨訪軟件對機關進行滿意度測評,實施職能科室定性與定量考核,開展機關“雙爭”競賽、管理知識“三基”考核等活動,促使機關人員自覺變“坐機關”為“走基層”,心態“沉下去”,服務“深下去”,實實在在為基層解決實際問題,把方便讓給臨床一線,把時間還給醫務人員,把醫務人員還給病人,減輕基層不必要的工作量和負擔。對于拒不改善者,醫院將下決心“不換腦筋就換位子”。
四、懲防并舉,從嚴治理醫療不良執業行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部署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中央全會上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表明了黨中央懲治腐敗的“零容忍”態度和堅定決心。從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2014年出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對于依法規范管理醫療行為,深入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大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有效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更是醫療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的必然途徑。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2014年初,衛計委等9部門聯合下發了《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再次重申和嚴明了醫療行業紀律,從源頭上規范了醫藥購銷和診療服務行為,加大了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監管,醫療秩序得以明顯改善。但是,在這種嚴打嚴懲的高壓態勢下,仍然有少數醫務人員置若罔聞,對于收受醫藥回扣等不良行為的性質及其后果認識模糊、心存僥幸,漠視“收受醫藥回扣屬于受賄行為,嚴重的就是違法犯罪,將依法受到懲處”規定的嚴肅性,以至于觸碰了法律的高壓線,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其危害是無法彌補的,從大的方面說敗壞了醫德醫風,損害了醫院及患者利益,擾亂了醫療秩序;從小的方面說斷送了個人前程,破壞了家庭幸福,給親人帶來了難以承受的痛苦和打擊。
出重拳加強行風建設,嚴肅行業紀律,從嚴整治不良行為,維護醫院及患者利益,保護好我們的醫務人員,是院黨政今年重點工作之一。按照衛計委《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規定,加大源頭治理力度,堅持“標本兼治、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原則,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廉政懲防體系,提高醫務人員執業法制思維能力。深入開展效能監察,加強對設備、物資、藥品、醫用耗材采購以及工程招標等易滋生腐敗環節的監管,提高監督監察效果和威懾力。嚴格規范開方用藥行為,利用網絡監控強化基層處方統計管理,發揮風險防控軟件作用,加大不合理用藥監管和查處,每月對醫生用藥量進行排位,對排位前10名的藥品和醫生要通報、分析查找原因,對存在問題要嚴肅整治。強化“兩個責任”,認真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班子成員、各部門負責人要發揮好“一崗雙責”作用,帶頭做好表率,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確保廉政責任層層落實,對發現問題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
五、超前籌謀,精心編制“十三五”發展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我院推進改革發展、加快創新進步的攻堅時期,科學編制好、實施好“十三五”規劃,對我院能否在競爭中謀得重要一席、躋身徐州市前三甲至關重要。我們要把握醫療發展新趨勢,理清思路,集思廣益,高質量規劃醫院的“八大建設”體系。一是規模建設。床位要擴充到3000張,將醫院建成淮海經濟區最大的股份制三級甲等醫院。二是學科建設。創建3個以上省級重點專科,15個以上市級重點專科,3個以上區域性專科(病)診療中心。三是人才建設。有效推進“1361”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和引進省內外有影響力的高端人才,構筑總院人才高地。四是技術建設。引進和開展高端、前瞻性技術,突出建設淮海腫瘤醫院、職業病防治院以及創傷急救、腦卒中、冠心病等“兩院十大診療”中心。五是信息化建設。顛覆傳統醫療和管理模式,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推行移動醫療、遠程醫療、臨床信息系統平臺化,創新“智能”管理,打造“智慧”醫院。六是經濟建設。業務收入按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到“十三五”末年業務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七是科研教學建設。建立中心實驗室,促進醫療由臨床型向臨床研究型轉變。打造徐州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八是文化建設。重塑總院文化體系,建立新常態下的醫院共同愿景、核心價值觀、醫院精神、服務宗旨、人文理念、醫院標識等,推進制度變革,制訂服務、醫療行為新規范。
各位代表、同志們,新的一年,新的征程,總院欲圖強,當有新風貌。2015年發展目標已經確定,任務十分艱巨,集團公司下達的考核指標,極富挑戰性。新目標任重道遠,新形勢催人奮進,新要求貴在創新。讓我們提振信心,鼓足干勁,狠抓落實不動搖,積極進取不放松,共同譜寫總院更加輝煌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