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仁慈醫院建院以來搶救十萬余例斷肢(指、趾)患者
全程導醫網 徐州仁慈醫院/創傷專科:明明是省時省力的鐵“耕牛”,因為質量低劣、操作不當,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咬人”的鐵“老虎”,頻繁發生的農機傷人事故牽動著人們的心。自今年7月份起,徐州仁慈醫院已經收治了上百名因農業機械造成安全事故的病患。據統計,自2000年至今,僅徐州仁慈醫院手外科就收治了十萬余例農機致傷患者,幾乎每位患者入院時都重傷或致殘,需要進行再植手術。
“農業機械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帶來的安全事故也在增加,成為危及我市農業安全生產的一顆‘定時炸彈’。”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說。農機為何頻頻傷人?如何減少農機傷人事件的發生?
安全意識差 錯誤操作釀悲劇
9月底,家住銅山區柳新鎮的朱先生開著收割機收玉米,在沒有關閉收割機的情況下,他爬上機械頂部開始清理駕駛室。彎下腰的時候,他突然腳下一滑,一只腳隨即落到了隆隆滾動的犁耙上,當場血肉模糊。家人立即將他送到了仁慈醫院。經診斷,朱先生的右腿需要進行再植手術,并且短時間內不能再干農活。
徐州市仁慈醫院手足顯微外科主任石榮劍介紹,近十幾年來,該科室已經為10萬多例斷肢(指、趾)患者進行了再植手術,成功率達98.6% ,其中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200余例,成功率達100%,綜合救治水平在淮海經濟區處于領先地位。而這些患者中,有超過一半以上患者是因為缺乏正規培訓、缺少安全意識、操作不當導致受傷的。
除了使用機械時安全意識淡薄,多數采訪農民也沒有參加過相關保險。農業專家介紹,購買拖拉機是強制上保險的,但在聯合收割機上,目前參加的是農業政策性保險,因為屬于商業險,所以并沒有強制要求。雖然政府在這方面會補貼,每位農民一個季度的花費不足百元,但目前的參保率非常低。
“黑”農機橫行 質量低劣易傷人
在仁慈醫院手足顯微外科還有另外一位患者張大姐。她在使用前經過了專業培訓,但使用過程中機器卻突然出現了故障,運轉時斷時續,導致她在檢查時受傷。
“黑機械”的大量存在也是導致農機傷人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徐州地區就有聯合收割機1.6萬多臺,但在監管部門申領上牌的只有9000臺左右;上萬農機手中,有“上崗證”的只占六成。
“如果產品設計更合理,多數事故可以避免。”一位農機經銷商說,聯合收割機的齒輪、輪軸、皮帶等部件是“事故多發區”,本來這些裝置的外側都應該有隔板和安全罩保護,但現實中很多劣質機器根本沒有這些防護設備。
讓農機安監部門感到尷尬的是,即使在檢查時發現農機存在安全隱患和牌證的問題,他們只能糾正、制止,缺少處罰的法律依據。
加大監管力度 避免悲劇發生
徐州仁慈醫院的統計顯示,住院患者使用農機受傷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農機安全防護性能差,動力過大,農民私自加長,保護設施不全;二是培訓不到位,經銷商在農民購買后沒有培訓,或將機器借給未經培訓的人使用;三是市場上存在大量“三無”產品,質量低劣。
仁慈醫院醫護人員呼吁,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對銷售農機產品相關廠家的監管力度,避免讓勞動者購買到假冒偽劣的農機產品,同時應加強對勞動者各項保護措施的健全,加大安全教育和管理,從根本上避免慘劇的發生。
徐州仁慈創傷醫院咨詢熱線:0516-8732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