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仁慈醫院/創傷頻道:“有認識的嗎?自稱叫王方立,78歲,家住睢寧縣高作鎮。2月13日晚在家附近發生交通事故,導致頭部血腫,臟器挫傷,身體多部位骨折,經搶救已脫離危險,現人在仁慈醫院關節外科,聯系不上親屬,請知情者速與我們聯系。”連日來,這樣一則“尋人啟事”在仁慈醫院醫護人員的微信朋友圈刷了屏。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而對于78歲的孤寡老人王方立來講,剛剛過去的狗年春節卻是一場“生死劫”。當人們共享親情的時候,他卻遭遇了飛來橫禍,被一輛面包車撞倒,送到醫院,幾經搶救才撿回一條命。沒有親朋相聚的歡聲笑語,沒有舉家團圓的觥籌交錯,更沒有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這個春節與這位老人為伴的只有無盡的傷痛。眼下巨額的醫療費用和后續的康復生活更成為擺在他面前的最大困難。
心酸! 孤寡老人年前遭遇車禍
3月9日,仁慈醫院病房大樓12樓,剛剛脫離生命危險的王方立從重癥監護室轉至關節外科的普通病房。老人穿著干凈的病號服躺在病床上,看上去精神很好。車禍中,老人的雙腿多段骨折,手術后一直用支具固定著,護工在一旁悉心照顧著他。
“大年二十八晚上8點多,我騎電動三輪車順著公路回家,被一輛面包車撞倒了。”王方立老人回憶說,當時肇事司機撥打了120,隨后他被送到了縣醫院,由于傷情過重,當晚又被緊急轉送至徐州仁慈醫院。
“剛送來的時候,老人渾身是土,衣服也很臟,神智有些模糊。”接診的關節外科主治醫師邱東新說,由于傷勢過重,入院時老人一度出現了失血性休克,生命體征極不平穩,渾身冰涼,傷情十分危重。醫護人員為老人擦身、清洗、并專門取來了干凈的病號服給老人換上。
由于找不到老人親屬, 醫院按照“三無病號”開通綠色通道,當即為老人實施了急診手術。術中探查發現老人雙股骨多發性骨折、脛腓骨閉合性骨折、開放性脛骨骨折,腓骨骨折并伴有頭部血腫、肺挫傷、腰部軟組織損傷,考慮到傷者年歲已高,醫生為傷者先行清創縫合,肌肉修復和骨牽引術,手術后送至重癥監護室,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待老人的生命體征達到最佳手術狀態后,2月24日和3月1日,關節外科主任蔣守海和主治醫師邱東新分兩次為老人進行了微創骨折復位固定手術,經過十余天的術后觀察,目前老人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恢復狀況良好。
無人照顧 愛心醫護為老人撐起臨時的家
由于老人的聽力不好,加上口音很重,醫護人員很難了解到他的家庭住址。關節外科護士長趙洪艷說:“老人只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齡,我們根據老人提供的線索聯系了交警部門,最終確定老人是睢寧縣高作鎮的五保戶,無兒無女,只有幾位遠房親戚,我們也請交巡警幫助查找,但始終未見其親屬。”
從2月13日入院到現在,老人都是獨自住在醫院里。因為一直沒找到親屬,醫院承擔了老人所有的救治和日常護理費用。醫護人員也用愛心為老人搭建起了一個臨時的家,自費為老人買來拖鞋、餐具等生活用品。喂水、喂飯、擦身、洗護……醫生護士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誰有空就伸手幫上一把。春節期間,細心的護士們還專門為老人在食堂訂了餃子和湯圓。科主任蔣守海和主治醫師邱東新只要一有空就會來到老人病床前關注病情、噓寒問暖。見老人可憐,病友們也常送些吃的給他。沒有親人的陪伴,王方立老人卻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在大家的熱心相助下,老人也漸漸從傷痛的陰霾中走出來,精神狀態一天好過一天。
想放棄治療 不愿為難肇事者更不愿給社會添麻煩
車禍發生后,經交警勘查現場,肇事車主和王方立老人負事故的同等責任。據了解,肇事司機同樣是一名農民,家中生活并不富裕,根本拿不出錢來支付老人的治療費。
得知這一情況后,王方立老人一直要求放棄治療,不想為難肇事司機,更不想給社會添負擔。“我年紀這么大了,不要麻煩大家了,也不要去為難肇事車主,小伙子也不容易。”
心疼老人的遭遇又被老人的善良所打動,仁慈醫院特別為老人申請了江蘇省道路救助基金,但相對于數額巨大的治療和康復費用來講,缺口仍然很大。
主治醫師邱東新說,老人在醫院住了一個月了,期間,除了車主來過一次,沒有任何人來看望過他。在沒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醫院還專門請來了護工,承擔起照顧老人的工作。目前,老人的傷情已基本穩定,院方已為老人墊付了近二十萬元的醫藥費。邱醫生表示,光靠大家的愛心不是長久之計,老人還面臨后續的康復問題,如何安置老人,醫生護士非常為難,因此特別呼吁社會力量伸出援助之手一起來幫幫這位既善良又不幸的老人。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