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腫瘤網/腫瘤治療:32歲的年輕女士吳某,3年前因左側乳腺癌在當地接受了乳癌根治術,但3年之后,她的左側胸腔發生了惡性積液。通過詢問病史,醫生得知此患者術后只接受了3個周期的化療。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化療專家馮奉儀教授分析指出:按標準規定,像這樣的病人,應考慮制定聯合化療方案,并在半年內接受術后6個周期的輔助化療,并且在化療后序貫給予內分泌治療,以延長患者的無病生存期。因為化療周期的不足和欠規范,吳女士二次入院在所難免!
馮奉儀教授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所謂的規范化,是腫瘤治療合理化、系統化的前提,也是腫瘤治療科學的具體化;換言之,在腫瘤化療的診斷、治療和評價等過程中,均要依據公認的標準。而不規范的治療,勢必降低療效和錯過最佳緩解期,甚至造成耐藥。倘若藥物匹配不合理或劑量過大,則藥物毒副反應就大,病人往往難以耐受或出現生命危險;反之,劑量過小亦對病情無顯著作用。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因為腫瘤化療本身缺乏規范或指南可循,迄今尚無統一的化療規范和指南,“百院治癌”、“百科治癌”的情況十分普遍;同時,各個專業的醫師缺乏專業資質認定,醫療處方和治療方案隨意性極大,表現出“五花八門”,致使腫瘤化療缺少計劃和合理化,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療效降低、毒副反應發生率增高的局面。馮教授認為,國家衛生主管部門應逐步將腫瘤化療規范化、專業化,嚴格執行上崗制度,原則上只有腫瘤內科專業的醫生才能從事化療,非腫瘤專業的醫師須經過嚴格培訓并取得上崗證后才能開展這一工作。惟其如此,才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緩解病人癥狀,減輕其身心痛苦,節省診療費用,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徐州腫瘤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