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腫瘤網/腫瘤治療:42歲的吳女士是一家外企的部門經理,平日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半年前,她出現胃部隱痛、飽脹、打嗝等不適癥狀。“沒事,可能工作太累了,吃點藥就好了……”就這樣,她自己買來胃藥服用了一段時間,可胃部不適扔反復發作。之后,她來到單位附近的小醫院,經檢查被告知患上了慢性胃炎,于是又開了些口服藥。可半個月前,她出現了明顯的胃脹、胃痛、食欲減退及黑便,這才賚到大醫院就診。經胃鏡檢查,她被確診為胃癌中晚期,因就診不及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徐州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張躍告訴我們對于胃潰瘍發生癌變,人們比較容易理解,但對于有些類型的慢性胃炎也會發生癌變,許多人會感到不可思議。然而,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生癌變卻是事實。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胃癌高發區,經10~20年隨訪,胃癌的平均發生率為10%,它的發展脈絡為:淺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變與胃黏膜炎性增生密切有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發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胃癌的發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發展為胃癌之前,常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癌前變化過程。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惡性貧血及巨大胃黏膜肥厚癥等,就屬于胃癌的“癌前疾病”,它們將使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加。其中最常見的當數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在臨床上較為少見,一般也不會發生癌變。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是指胃黏膜的淺表性炎癥,這類炎癥主要表現為胃黏膜的固有膜寬度增大并伴有水腫,被炎癥細胞浸潤,但胃腺體多屬正常。這類胃炎在臨床上較多見,一般也不會發生癌變。只要經過恰當治療之后,炎癥可消退,但如治療不當,往往可發展成萎縮性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除有淺表性胃炎病變外,胃腺體明顯減少,脈管間隙擴大,胃黏膜層有全層性細胞浸潤,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即胃型上皮變為腸型上皮。這種性質的慢性胃炎與胃癌的關系密切,特別是有腸上皮化生者更是如此。
國外曾有人對慢性萎縮性胃炎進行跟蹤觀察,發現癌變率在1%左右,我國亦有人總結了15個省市22個協作單位的161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隨訪8~10年中發現胃癌19例。由此可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雖然不高,但確實可以癌變。當然,對伴有腸上皮化生者,其癌變率會明顯增加,應予以警惕。
如果已經患上慢性胃炎,應首先對慢性胃炎的類型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通過采用胃鏡檢查與活體組織檢查明確診斷自己的慢性胃炎屬于何類。如果屬于慢性肥厚性胃炎或慢性淺表性胃炎,則應積極加以治療,以免轉變成萎縮性胃炎;如系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者,那就要接受定期檢查,嚴密治療,以防癌變或盡早發現癌變。
不少患者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后,知道是癌前疾病,因擔心癌變而思想負擔沉重,整日憂心忡忡,這完全沒有必要。胃癌的癌前疾病畢竟不等于胃癌,大部分萎縮性胃炎的患者經過合理、系統正規治療可轉化為淺表性胃炎或維持現狀,只有一部分重度萎縮性胃炎,在經過較長時間后可以發生癌變,這主要見于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的病例。
推薦專家
張 躍 主任醫師
胃腸外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臨床協作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多年來,一直從事普外科工作及普外腫瘤的臨床研究和治療,擅長胃腸、甲狀腺、及肝膽胰疾病的外科診治,結直腸癌、胃癌、肝膽腫瘤、胰腺癌及甲狀腺腫瘤的外科治療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特別是在膽囊結石、胃癌、結直腸癌及肝癌的手術實踐和臨床科研上有較深研究,在腫瘤的微創治療方面有較深造詣。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五全天
徐州腫瘤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