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為響應全球新型冠狀病毒防控,今年的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亞洲心臟學會大會(AHS 2020)定于了10月19日~25日,以網絡學術交流的形式在線上舉行。10月21日下午,徐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中心與該學會論壇直播了三場CTO(慢性完全閉塞冠心病)介入治療手術,向全國心血管學者們展示了超高難度手術操作技巧。
全國多省市聯動 打造“多彩長城”
據了解,“長城會”由我國著名心臟病學家胡大一教授和意大利心血管專家German Di Sciascio教授創始于1989年,是國內第一個以開放姿態向廣大醫生普及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的平臺。30年來,大會恪守“健康理想,理想健康”的永久主題,秉承“引進、創新、合作、發展”的宗旨,貫徹“學術、開放、引領、傳播”的方針。在幾代心血管人的開拓、堅持和傳承下,發展成為了集合網絡直播、多媒體互動、數字化管理為一體的立體會議,成為了共享成果、交流經驗和結識朋友的大型國際學術平臺。
今年的會議不受固定會場的限制,聯合了不同省市自治區的30余家三甲醫院共同舉辦。通過區域間的分享交流,呈現中國心血管病發展的地域特點和整體特征,進而相互借鑒、共同提升。會議針對14個亞專科和交叉學科領域,設立87個學術論壇、980余場學會活動,讓參會者可以在學術海洋里盡情遨游,暢享“多彩長城”。
作為2020年長城會CTO論壇淮海地區唯一手術轉播單位,徐州市三院心臟中心張瑤俊博士團隊十分重視此次手術直播,特篩選了三個高難度病例以供學習交流,并于術前多次召開協調會,細化籌備,確保手術順利轉播。
聚焦CTO論壇 徐州市三院手術展示
CTO(慢性完全閉塞性冠心病)口述大家可能無感,但它卻能夠“殺人”于無形,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心臟血管慢性完全閉塞病變。與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心臟血管的慢性閉塞,往往不易察覺,許多患者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消耗心功能,最終引發致命危險。
會議中,徐州市三院心臟中心分時段共直播了三場手術。第一場手術是由徐州市三院張瑤俊、王新宇、成有為合作完成,天津市胸科醫院劉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馬劍英主持。北京阜外醫院高立建、北京阜外醫院崔錦鋼、天津第四中心醫院溫尚煜、北京安貞醫院李志忠、河北滄州中心醫院張軍、鄭州大學一附院盧文杰參與手術討論。
張瑤俊博士手術中
患者張大爺(化名),今年72歲,反復胸悶、胸痛兩年多,近月愈發嚴重來到三院心臟中心。入院時診斷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陳舊性心梗,并合并有2型糖尿病;1年前曾在三院做過PCI手術治療回旋支;彩超顯示:LVDd 59mm,射血分數 49%。
直播前,王新宇主任和成有為主治醫師為患者做了雙側造影,顯示患者前降支慢性完全閉塞(100%狹窄)!張瑤俊博士上臺后,首先選用Fielder XTA導絲嘗試,未能通過閉塞段。3分鐘后手術直接切入全國直播,張瑤俊博士與主持、討論嘉賓進行了充分的手術策略分析與討論。隨后,張瑤俊博士又選用Pilot 200導絲對閉塞近段進行了穿刺,之后靈活操控導絲,將其送至閉塞遠段真腔。由于患者血管閉塞時間長,遠段血管萎縮,張瑤俊博士在IVUS(血管內超聲)指導下對該病變進行了優化介入治療。最終成功為患者植入了兩枚支架,順利打通閉死的前降支血管。
病人安返病房
第二場手術是由黃河、常尚、李謙合作完成,西京醫院 胡濤、錦州醫大附屬一院陶貴周主持。北京安貞醫院張宇晨、阜外華中陳巖、鄭州大學一附院 張金盈、中國醫大航天總醫院董鵬、鄭州大學一附院陳魁、鄭州大學一附院楊海波參與手術討論。
黃河教授手術過程中
患者蔡大爺(化名),今年70歲,活動性胸痛2年,加重2周入院;高血壓15年病史,否認其他慢性病史;心臟超聲顯示LVDd 58mm,LVEF 46%。入院時診斷為冠心病、不穩定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II級、高血壓病2級(很高危)。
通過雙側造影,徐州市三院心臟中心新近引進的黃河教授推斷此CTO可能存在微通道,遂在Corsair微導管支撐下,采用了Fielder XT導絲尋徑。憑著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功底,黃教授駕馭CTO導絲的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數分鐘后,經逆向造影確認,XT導絲進入到了閉塞血管遠段真腔。為了準確評價患者CTO病變的長度以及直徑,黃教授給患者做了IVUS(血管內超聲)檢查。之后,順利為患者植入了2枚支架,打通了閉死許久的右冠脈血管。
第三場手術是由張瑤俊、李謙、成有為合作完成,中科大一附院馬禮坤、山西醫科大二院李保主持。湘潭中心醫院/徐州市三院黃河、湘雅二院胡信群、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陸浩、鄭州大學一附院桑海強、鄭州大學一附院秦小飛參與手術討論。
張瑤俊博士手術中
患者郭大媽(化名),今年68歲,同樣是胸悶、胸痛2年,加重1周入院;高血壓10余年;心電圖顯示V1-V3導聯病理性Q波形成,其他導聯ST段輕度壓低,T波低平。心臟超聲顯示LVDd50mm,LVEF 56%。入院時診斷為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前壁)、高血壓病2級(很高危)。
手術前,張瑤俊博士與線上的所有專家展開了充分的討論,特別是在 “如何做”、“可能遇到的困難”等方面,專家各抒己見。手術開始后,張瑤俊博士決定先保護住回旋支,然后再打通閉塞的前降支(伴有嚴重鈣化)。手術跌宕起伏、危險四伏。最終,張瑤俊博士成功為患者開通了閉塞的血管。同期,還處理了嚴重狹窄的回旋支與右冠脈。
逐夢前行 致力復雜冠心病介入發展
近五年來,張瑤俊博士始終致力于復雜疑難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曾獲中國CTO俱樂部(CTOCC)銳星獎;與國內最頂尖的CTO逆向介入大師們主編了《CTO逆向介入治療技術》專著;在中國介入心臟病學(CIT)大會上,更是以一例《同期三次逆向開通CTO》榮獲了CIT2019年度最具教育意義病例獎。
2017年,張瑤俊博士來到徐州后,更是與一批淮海地區CTO介入高手成立了淮海CTO俱樂部,交流和研討CTO-PCI治療的理論知識、手術策略、實戰技術與技巧,分享與剖析CTO-PCI實例,實現了淮海地區復雜冠脈介入水平的大力提升。
張瑤俊博士表示,此次長城會以直播的形式與大家見面,是歷史上的又一次大膽革新。這種突破激發思維的飛躍,以全新視角審視長城會、以全新思路詮釋長城會,不僅為大家締造了一場新穎、豐富、實用的長城學術盛宴,更為醫療學者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切磋碰撞,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此外, 張瑤俊博士還發出提醒,出現心臟血管慢性完全閉塞的冠心病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及時開通閉塞的血管,以降低心力衰竭或猝死等風險。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病人要改變傳統的就醫觀念,不能久拖不治,尤其是心電圖上顯示有陳舊性心梗表現或有反復發作的心絞痛患者,應盡早去大醫院心血管內科診治。目前通過心臟CT、冠脈造影等檢查都可以明確診斷,是否存在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早康復。
徐州市三院心臟中心
徐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已配備國際最為先進的血管內超聲、OCT(光學相關斷層成像技術,國內第一臺Mobile系列)、QFR(全國第一例在徐州市三院心臟中心完成)、FFR(血流儲備分數)、冠脈旋磨術等高尖端醫療設備,為淮海地區復雜、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精準介入治療提供了最強保障。在心血管內科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張瑤俊博士帶領下,科室正逐步建設成集“精致的醫療”、“豐富多彩的臨床教學”、“國內領先的臨床研究”為一體的新形象。
科室團隊:黃河、王新宇、張勇、唐小霞、陳青遠、宗超、李謙、張葉等主任均有20余年的心血管內科從醫經歷;且學有所長、術有專攻,在心血管常見病和疑難雜癥的診治上頗具造詣;在朱華、馮思利、孫海榮、陳亞琴、蘇彩梅、王宣護士長帶領下,擁有一支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護理團隊,廣受病患的好評和醫院領導的肯定。
專家介紹
張瑤俊 博士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荷蘭Erasmus大學 Thorax Center 博士后;美國心臟病學院 Fellow(FACC);歐洲心臟病學院 Fellow(FESC);歐洲介入心臟病學聯合會專科會員(FEAPCI);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青年委員;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青委會副主委;徐州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委;中國CIT理事會成員、中國CIT工作組成員、淮海CTO俱樂部主席、江蘇CTO俱樂部聯合主席、中國OCT青年醫師俱樂部副主席;中國醫促會預防與治療委員會全國青年委員、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心腦疾病介入分會理事、中國老年醫學會心血管精準治療專家委員會常委;本碩博均就讀于南京醫科大學,2012-2014年在荷蘭EMC醫學中心專攻冠心病介入治療;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江蘇青年醫學人才、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徐州市特聘人才、徐州市雙創人才;江蘇省好青年、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國醫師協會“未來之星”、中國CIT青年醫師研究獎、東方新星獎、鄭笑蓮青年先鋒獎、中國CIT最具教育意義病例獎。擔任《歐洲介入》、《亞洲介入》、《醫學》、《中國循環》、《中國誤診學雜志》等多本雜志編委,十余種國際SCI雜志特約審稿人,累計發表國際SCI論文100余篇;主編《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在冠心病中的臨床應用與進展》、《慢性冠脈完全閉塞病變逆向介入治療技術》專著2部,參編著作3部;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