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衛生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市已累計派出419名專家定期到社區坐診
近年來,我市通過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鼓勵專家下社區坐診,加強社區人才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大幅提高,使市民不但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更能看得好病。昨日市衛生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市已累計派出419名專家定期到社區坐診。2006年度,轉送病人5954人次到上級醫院,轉回病人3693人次到社區康復治療,“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已形成。
社區享受專家門診 方便
76歲的何大爺家住西城角巷,每周三上午,他都會到新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市三醫院的神經科主任李青看病。何大爺高興地說:“在三醫院看專家門診,至少要排隊等一個小時,在這里等20分鐘就夠了!”今年3月,何大爺得了面癱,在三醫院住了40天院,病情基本緩解后,根據醫院建議,他回到新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康復治療,治療仍然采用三醫院制定的治療方案,費用卻減少了30%。
李青主任告訴記者,目前市三醫院正在幫助新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家庭病床管理體系,此外還組建了由各科室副主任以上人員組成、達50余人的專家組,分批到對口支援的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專家門診、會診、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家庭出診等活動。
據悉,我市從2005年起啟動了大型醫療機構對口支援社區衛生工作,截至2007年共有49家綜合醫院和15家中醫機構對口支援86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中三級醫院占20%,實現了大型醫院對口支援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全覆蓋。
雙向轉診 及時又省錢
60多歲的外地人楊長英不慎摔成骨折,因親戚在蘇坡社區內,慕名前往蘇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中心診斷后,派專車將其送往“對口幫扶醫院”市三醫院治療。三醫院對其免除了掛號費、常規診療費,醫生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具的檢查報告,為楊長英進行了手術。術后,中心又將其接回,進行了半個月的住院康復治療,用了九百多元,費用只相當于三醫院的30%。
2007年,我市16家大型醫院和5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簽署《對口支援合作協議》。協議規定,接收病人的醫院要建立對口中心的快速轉診綠色通道,動態預留部分床位,讓轉診病人不需要再排隊掛號和重復檢查。參保病人在醫療保險定點醫院與社區雙向轉診,對從社區轉往醫院的,統籌基金起付標準只補差;對從醫院轉往社區的,則不再交統籌基金起付費。近期,我市還出臺具體制度,加強了雙向轉診規范管理。
引進人才 社區醫生水平高了
目前,我市實施了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建設“三個一”工程:從應屆大專院校招聘一批人才,從大醫院離退休人員中聘請一批人才,從醫院衛生技術人員中引進一批人才。羅紅艷2005年從重慶醫科大學后,就在新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今年3月她主動申請到涉農的蘇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她說,選擇到蘇坡,一方面是因為這里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是這里的待遇比城里高。今年,青羊區城鄉結合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衛生技術人員,職務工資增加了3檔,并可獲得每月80元至240元的崗位補貼。與此同時,我市大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的培養,今年,我市完成全科醫護人員轉崗培訓1528人,聘請國內外專家舉辦各類人員短缺專業培訓班和專題講座18類47期,培訓社區衛生服務人員6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