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傍名牌”“傍大款”已被人不齒,不過一些消毒產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傍藥”伎倆,卻讓消費者屢屢“中招”。
此前進行的專項整治行動中,烏魯木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查獲了一批“傍藥”商品,被“傍”藥品大多是消費者較為熟悉、口碑較好的產品,
如益母草、金雞膠囊、萬通筋骨膠囊等。其中,除部分假冒產品外,還有一些打著“消字號”“健字號”“妝字號”的非藥品將自己標榜成藥品,一些消費者難辨真偽。
據烏魯木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介紹,非藥品“傍藥”伎倆一般如下:
一、外包裝相似。許多非藥品在外包裝、內包裝上與藥品幾乎一模一樣,有的甚至包裝圖案及顏色都相同。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極度相似的包裝下有細小的差異,一些非藥品將“膠囊、顆粒、片”進行交叉替換,或是將商品名改一個字。
二、名稱一致。有的產品名稱用的就是藥品的通用名,比如“排毒養顏膠囊”“萬通筋骨膠囊”“樂力鈣”等,這些產品與藥品的名稱相同,卻打著“健”字號,并非藥品。
三、標注與藥品一致的治療范圍和功能。有的公開宣傳療效,標明適應癥等,而按照相關規定,食品、保健食品或用品是不允許標注適應癥和宣傳主治功能的。
記者了解到,通過專項整治行動,烏魯木齊現已清理冒充藥品的非藥品47個品種,下架停售非藥品709盒。
閱讀下一篇
透過血管外科看美國醫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