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008年,黑龍江省鄉鎮衛生院業務工作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08年平均門診量、出院人數比1999年分別增加了13.11%和162.04%。近日,該省衛生信息統計中心完成的一項統計數據分析,初步摸清了10年來該省鄉鎮衛生院的資源利用狀況。
統計數據顯示,10年間,黑龍江省鄉鎮衛生院固定資產平均年增長速度為9.85%,平均床位數由1999年的11.14張增加到2008年的16.07張,每千農業人口擁有床位數從1999年的0.62張增加到2008年的0.75張。在此期間,鄉鎮衛生院平均床位數年均增長速度為4.15%,每千農業人口擁有床位數年均增長速度為2.13%。全省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人均年門診量和人均負擔的住院病人人數均呈上升態勢,其中2008年較1999年分別增加了11.47%和158.33%。
鄉鎮衛生院住院人數之所以大幅度增加,原因主要有:該省農民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2165.9元增加到2008年的4856元,國家和地方政府累計固定資產投入達9.5億元,新農合制度的積極引導。
統計分析還表明,該省農村地區居民選擇就診的醫療機構主要是村衛生室,占68.49%;其次是鄉鎮衛生院,占20.55%;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就診的僅占6.85%。農民有病不治的原因包括:自感病情輕微的占47.30%,經濟困難的占31.98%。從該省農村衛生服務人口、服務半徑、方便程度及收費水平看,鄉鎮衛生院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的樞紐地位仍無法被取代。
盡管該省鄉鎮衛生院的變化喜人,但基礎設施和人員素質等方面尚需加強和提高。2008年統計資料表明,全省鄉鎮衛生院危房占業務房屋面積的7.63%;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100萬元以上的設備臺數平均僅為0.006臺,50萬元以下的設備也只有2.727臺。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該省農民群眾在鄉鎮衛生院就診時認為設施條件差的占13.79%,這一現狀往往導致患者對其醫療技術的不信任。
統計還發現,2008年該省鄉鎮衛生院接受中專教育程度的各類人員占絕大多數,達67.56%,其中以初級人才為主,中高級人才短缺。據2008年的統計結果,該省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初級職稱占調查總人數的76.51%,正高級職稱僅占0.07%,該省鄉鎮衛生院的人才主要還停留在初級層面上。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偏低,將直接影響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