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我省首批37個縣(市、區)率先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近日,記者在試點地區走訪時了解到,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不僅給百姓帶來看病的實惠,更成為一舉擊破基層醫院“以藥養醫”機制的利劍。
患者看病便宜多了
“現在看病便宜多了!”這是贛榆縣海頭中心衛生院就診群眾對記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海前村44歲的王萍手拿藥費單告訴記者:“我患有膽囊炎,前幾天在醫院輸液每天花78.6元,用同樣的藥現在只需要47.8元,真省錢!”
“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藥費總體降價幅度達到30%左右。”海頭中心衛生院院長徐宏團介紹道。記者在醫院的公示欄看到,常用消炎藥甲硝唑注射液原來購買要4元,現在僅需1.65元;治療鼻炎藥物霍膽丸原來價格7.2元,現在3.5元,降幅都在50%以上。
記者從省衛生廳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省首批37個縣(市、區)有3788個基層醫院配備使用了基本藥物,執行藥品零差率銷售,也就是說,社區醫院的藥,進價是多少就賣多少,一分錢都賺不到了。截至3月10日,我省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地區的門診均次費用同比降低26%,金湖縣等7個縣(市、區)門診均次費用平均下降30%以上。制度實施地區基本藥物銷售總金額9878萬元,減輕群眾藥品費用負擔5139萬元。
門診量增長9%
淮安市金湖縣金南鎮南望村60歲的王金蘭,患高血壓、腦梗塞10多年,做不了農活,還一年到頭要吃藥,家庭經濟拮據,從來不敢到醫院治療。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她得知醫院不但藥價降低了,而且新農合還能報銷一部分。春節一過,她就住進當地衛生院接受正規治療。她逢人便說,醫改讓我這個“老病號”有救了。
正在葛村衛生室掛水的小葛是銅山縣漢王鎮葛村村民,他說:“前一陣,我腿摔傷后引起了感染,一開始在縣醫院治療,每天掛水要100多元。后來聽說村衛生室實行新政策,我就轉到這里,同樣的藥水只要30多元,方便又實惠!”
有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過去經營困難,門可羅雀,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后,吸引了當地大量的慢性病、常見病和多發病患者,甚至周邊未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鄉鎮的患者也趕來就醫。據統計,全省制度實施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門急診人次同比增長9%,其中無錫、徐州、蘇州等市急診量增加20%左右。
“大處方”不見了
蘇州留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慶慶說,中心藥品今后都實行零差價銷售,中心收入和藥品將完全“脫鉤”,切斷了藥廠、藥商與醫院、醫生之間的利益鏈,從某種程度上說,醫生開處方不再受其他因素影響,大處方、拿回扣的現象也不見了,看病將越來越“單純”。
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以藥養醫”痼疾,使基層醫療機構真正回歸公益性。沒有了利益驅使,醫務人員對藥物使用的動機就會回歸科學、理性和規范,也就是說,“病人該吃什么藥,醫生就開什么藥”。
記者了解到,省衛生廳正在制定基本醫療服務規范,重點考核基層醫院的工作效率和任務完成質量。也就是說,醫務人員的收入將直接與醫療服務數量和水平以及群眾滿意度掛鉤,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更多地考慮規范診療,掌握指征,合理用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將更多地為群眾提供慢性病隨訪、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將更加凸顯。
配套措施尚需完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省基本藥物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難點和問題亟待解決。
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還有個別地區沒有明確財政補償辦法,部分地區沒有核定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或在核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過程中,未按國家和省定標準核定康復床位的人員編制。財政補償不到位,會影響醫務人員落實基本藥物制度的積極性。
從制度實施地區的情況來看,部分患者在用藥習慣上存在一些誤區。有些患者覺得基本藥物太便宜了,擔心它的療效;有些慢性病人,發現基本藥物目錄中所提供的藥品不是原來所常用的,有些不適應和不習慣。因此向群眾普及用藥知識,引導群眾合理用藥,成為全面推行基本藥物制度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