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診療后結算”的預付費模式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試點半年來,記者昨天從該院獲悉,有1.7萬名患者自愿辦理了預付費卡,平均每名患者能節省排隊交費時間大約20分鐘。市衛生局昨天表示,“先診療后結算”是衛生部力推的一項便民舉措,建議各試點醫療機構參考人民醫院的模式,但應讓患者有自行選擇的權力。
所謂“先診療后結算”,實際是門診預付費制,患者在門急診將押金存進就診卡,做完各項檢查、看完病、拿完藥后到收費處統一結算。當診療卡里金額不足時,電腦系統會自動提醒。此時,患者可以再補交押金。
這一新的看病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節省患者排隊交費的時間。“我們做過精確測算,患者中有21%的人一次就診需要交費2次以上,我們統計了患者從出診室門走到交費處、排隊、交費、回到診室所花費的時間。開展預付費后,平均患者每次看病可以節省0.35小時,也就是大約20分鐘。”人民醫院院長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劉帆介紹,該院從2009年12月開始試點這種新模式,到現在已有7個多月,共有1.7萬患者辦理了預付費卡,累計使用過4.7萬次。
“新付費模式只是為患者增加了一種服務方式,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的付費形式,患者覺得哪種更方便,可以自愿選擇。”劉帆強調,為了方便患者,醫院還公布了請專業機構測算的120余種疾病的預存金額指導價,例如,孩子傷風感冒推薦預交金額為100元至200元,骨科關節炎推薦預交金額為300元至750元。
人民醫院去年門診量是177萬人次。院方表示,目前1萬多的辦卡量并不算多,患者接受新事物需要一個過程,有的患者可能一下子對這種新的看病方式接受不了,覺得雖然開一次單子交一次費有點麻煩但心里踏實,也有的是外地患者,就來看一次病,覺得辦卡退卡很是繁瑣。
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毛羽表示,“先診療后結算”是一項優化就診流程的便民舉措,是為市民新增的一種服務方式。目前人民醫院的試點比較成功,此前參加過試點的幾家醫院在摸索這種模式時,可以參考人民醫院的做法,前提是不管患者是否選擇這種新的支付方式,一定要保證讓患者看上病。衛生部此前也曾表示,對于急診患者,醫院必須堅持“先搶救后收費”的原則。新的付費模式推行后,危重急診患者不會被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