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部長陳竺3日在上海表示,要解決讓群眾“看得起病”的問題,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籌資水平,同時必須改革當前醫院補償機制中存在的嚴重弊病,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在參加“醫院改革與人才工程高層研討”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醫藥衛生人才工程上海培養基地掛牌儀式上,陳竺作了“中國公立醫院改革的頂層設計”主旨演講。
陳竺指出,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實施的按項目付費、藥品加成等,構成以藥養醫的補償機制,不僅落后,更構成對醫務人員的腐蝕,鼓勵醫院以創收為導向,造成藥價虛高、誘導服務、醫患關系緊張、看病貴等一系列問題,可以說在這樣的補償機制下,公立醫院無力控費用;應借鑒和開展按病種付費等改革探索,優化質量、優化服務、降低成本、控制費用。
陳竺說,廣大公立醫院作為向人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平臺,必須體現公益性。目前我國每千人床位數正逐步和發達國家差距縮小,但是在周轉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三級醫院的床位周轉率普遍超過100%,縣級醫療機構也超過90%,但是一級醫院、包括鄉鎮衛生院不到60%,醫改必須推進區域衛生規劃,優化優質醫療資源布局;完善醫療服務體系,使之布局合理,上下聯動,包括實施分級診療、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等。同時,改革醫療機構內部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優化服務流程。
陳竺還表示,未來醫療機構改革中應該為民營醫院留出空間。201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私立醫院數量已經超過7000所,占醫療機構總量的30%,但民營醫院床位數只占總床位數的11%。非公立醫院發展,需要多方多措施支持,包括完善商業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改革社會辦醫的執業環境,允許醫生多點執業等。
閱讀下一篇
我國社保領域的第一部國家大法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