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訊:7月21日~24日,2011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年會暨第三屆亞洲糖尿病學會年會在京舉行。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紀立農教授指出,外科手術作為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已成為業界共識。嚴把適應癥,規范開展術前評估、術后隨訪,從而確保手術療效是當前急需關注的問題。
據介紹,美國一項全球最大規模的糖尿病外科治療薈萃分析對16944名患者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77%的患者在經過胃腸手術后,糖尿病得到完全或部分緩解。為此,今年3月,世界糖尿病聯盟正式發表聲明,承認減重手術可以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手段之一,并推薦早期進行干預。今年7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與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共同發布手術治療糖尿病專家共識。
共識明確提出適合亞裔2型糖尿病患者的6種手術適應癥,包括體重指數(BMI)大于等于35;BMI在30~35時,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或并發癥,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風險;BMI為28~29.9時,有向心性肥胖(女性腰圍大于85厘米,男性大于90厘米),且至少符合兩條代謝綜合征標準(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血壓);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下等。
該共識的第一執筆人、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鄒大進教授說,雖然減重手術風險較一般手術低,但包括腸梗阻、吻合口漏、肺栓塞、深靜脈血栓、營養不良等在內的術后近、遠期并發癥仍然存在,規范化的手術管理不容忽視。應確保具有內分泌專業知識的內科醫師對患者進行篩選及術前評估,并建議在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由長期在普外科執業的胃腸外科醫師施行手術,組建包括營養科、內科、外科等多學科的醫療團隊對患者進行終身隨訪等。
紀立農教授強調,雖然減重手術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但是內科治療仍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并應貫穿于整個治療的始終。更為重要的是,相關部門應著手建立實施該手術的醫療機構、操作醫師的準入門檻等,確保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