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1日在日內瓦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社會發展,某些癌癥的發病率呈現較大變化;在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多發癌癥的類型存在較大差異。
這項研究以居民壽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等為依據,將各國按人類發展指數分為高、較高、中和低4檔。
調查顯示,在人類發展指數高和較高的社會,乳腺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4種癌癥最為普遍,發病人口約占各種癌癥患者總數一半。而在人類發展指數為中、低的社會,除以上4種癌癥外,食道癌、胃癌和肝癌也較常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人類發展指數較低的社會,子宮癌發病人數高居各類癌癥榜首,其次是乳腺癌、肝癌和卡波西肉瘤。隨著人類發展指數升至較高和高的階段,子宮癌和胃癌發病率呈現大幅下降趨勢,但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卻大幅上升。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認為,隨著人類發展指數提高,社會和經濟發生變化,由感染所引起的癌癥呈下降趨勢,取而代之的是與生殖、飲食和激素等因素有關的癌癥。
這個機構預計,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到2030年,全世界的癌癥病例將增長75%以上,其中在中國、印度、非洲等地區,這類病例的增幅將達78%。
為應對癌癥上升趨勢,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呼吁各國提前預測癌癥走勢,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合理治療,努力減輕癌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