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就人民網網友在“部委領導留言板”中提出的有關 “異地就醫實時結算”、“高價藥進醫保目錄”、“如何避免給參保人員多開貴藥”等問題,給予了詳細解答。
■解決異地就醫報銷難分三步走
對于實現“異地就醫實時結算”,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面臨的障礙主要在于基本醫療保險多為市級統籌,有的還是縣級、區級統籌,各統籌地區籌資和待遇水平差異大,標準尚不統一;醫療保險信息網絡建設相對滯后等。
這位負責人表示,人社部將分3個階段逐步解決異地就醫問題:一是實行市級統籌,實現同城無異地。據初步統計,全國391個市級行政區中,有226個已初步實現市級統籌。到今年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將基本實現市(地)級統籌,有條件的地方將探索實現省級統籌。二是對于省內異地就醫,通過實行省內聯網,解決結算不便問題。目前,福建、江蘇、湖南、云南、浙江、廣東、青海、江西8省已實現或啟動省內異地聯網結算。三是對跨省的異地就醫,通過省際協調、參保地和就醫地協商的辦法,探索實行點對點聯網結算,使流動人員可在居住地就醫、就地結算。目前,上海市與15個地區, 廣州市與成都、海南簽訂委托報銷協議,天津市與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海南、寧夏6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訂跨省協作框架協議。
這位負責人強調,醫保要實現全國聯網必須具備4個條件:信息網絡系統全覆蓋、各項業務管理標準統一、社會保障卡統一和全國結算中心的建立。目前,全國聯網的技術條件已逐步具備,但在業務管理標準方面,由于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建立是基于縣級統籌的基金籌集模式,各地管理差異明顯,因此各項業務管理標準建立和統一的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在暫不能實現全國聯網的情況下,在建立協作機制的地區,通過點對點聯網結算的辦法,方便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報銷,減輕個人負擔。
■特殊疾病治療所需目錄外藥品可申請
針對有網友提出“能否將一些高價藥納入報銷目錄”的問題,人社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總體來看,現階段我國醫保的總體籌資還比較有限,只能重點保障符合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等條件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費用的支付。
這位負責人說,現行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09年版)》由西藥、中成藥(含民族藥)和中藥飲片3個部分組成,共收載藥品2196種,基本涵蓋了臨床常用藥品。從這幾年的實踐情況看,基本能滿足臨床及參保人員的用藥需求。目錄西藥和中成藥部分又分甲、乙兩類,其中甲類藥品為每個最小分類下臨床治療首選的代表性藥物,一般價格較低;乙類藥品為可供臨床根據個體差異選擇使用的藥物,包含了部分價格較高的藥品。他說,各地根據實際可以對乙類藥品適當調整,增加和減少的品種數之和不得超過國家制定的乙類目錄藥品總數的15%。
這位負責人表示,《醫保藥品目錄》確實未能涵蓋所有腫瘤和罕見病的治療藥物。為此,國家規定,對特殊疾病治療所必需的目錄外藥品,統籌地區要建立定點醫療機構申報制度并明確相應的審核管理辦法。如確屬治療必需,定點醫療機構可向統籌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此外,對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以外的費用,還可通過各種補充保險及商業保險來解決。今后,隨著醫療保險籌資和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新藥特藥安全性、有效性的認可度進一步提高,逐步會將罕見病患者急需的特效藥納入醫療保險藥品目錄。
■醫保監控將從醫院延伸到醫師
針對有網友擔心醫院會給參保人員多開藥、開貴藥的問題,這位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和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但許多群眾感覺自己負擔的醫療費用卻沒有明顯減少,其重要原因是快速上漲的醫療費用抵消了醫保支付水平提高帶來的效果。當然,從國際情況看,醫療總費用快速攀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否認,部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過度治療的問題也確實存在。
為解決這一問題,人社部將大力推進付費方式改革,鼓勵地方推行總額控制下的按人頭、按病種等付費方式,取代以按項目為主的付費方式,使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通過主動控制醫療成本、節約醫療資源獲得更多的收入,發揮他們自身開展合理醫療的積極性。
同時,人社部還將加強醫保對醫療服務的監控作用。一方面,在傳統的次均費用、住院天數等指標控制和處方審核的基礎上,利用網絡等信息化手段開展實時監控。目前,國家正在研發統一的醫保實時監控系統。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細化協議管理,探索建立定點醫療機構醫師庫,將管理由醫療機構延伸到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