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當下,以消除以藥補醫為突破口、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正在積極推進。但整體而言,公立中醫醫院的參與度還相對較小,涉及范圍有限。在今年的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中醫院在改革中遇到的困惑,未來如何更好地參與到公立醫院改革中去,是與會代表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跟隨者”的苦惱
去年,全國300多個縣首批啟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約10%的縣域改革涉及中醫院。
“浙江縣級醫院綜合改革是‘中西同步’,所有縣級公立醫院除中藥飲片外,都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平說,目前,藥品加成取消后醫院減少的收入,90%通過提高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等醫療服務收費的方式來彌補,相關費用納入醫保報銷,另外10%由醫院自身降低運營成本消化。從目前實施的情況看,綜合醫院通過增加服務量、手術量、護理服務量等基本能彌補虧損,但中醫院在這些方面提升空間有限,減少收入的實際補償率大約為70%。
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徐偉偉告訴記者,針對中醫院在改革中遇到這一問題,浙江省的寧波、嘉興等地已經對中醫院給予特別的財政補償,即對中醫院每個門診處方補貼8元,住院床位每天補助15元。
2012年7月1日,深圳市啟動了公立醫院醫藥分開改革,取消全市所有公立醫院醫保目錄藥品15%~25%的加成。取消藥品加成后,通過提高診療費等方式對醫院進行補償。深圳市中醫院也由此實行包括中藥飲片在內的全部藥品零差率銷售。
據了解,深圳市中醫院的藥占比約為52%,而同級西醫醫院的藥占比在32%左右。去年7月,記者在該院采訪時,醫院相關負責人坦言,藥品加成取消后,醫院壓力很大。
“財政補償給中醫院的1800萬元很快就要到位了。”在此次會議間隙,廣東省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許四虎說,考慮到中醫院的特殊性,市里最近決定按照“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由財政對中醫院的虧損進行兜底補償。“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對中醫院制定了相關考核措施,如要求中藥處方要占到全部處方數量的60%以上等,中醫院必須要突出中醫特色。”
補償不足是最大癥結
“縣域內的公立醫院改革,我省16個試點縣的中醫院也同步跟進。這種同步首次涉及改革的一些關鍵性問題。”江蘇省衛生廳副廳長、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陳亦江說,各地制訂改革初步方案時,考慮也是一刀切,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我找到醫保管理部門據理力爭。理由是:中藥飲片像蔬菜一樣,價格隨時間和環境波動很大,無法進行統一定價。于是,在江蘇,中藥飲片在公立醫院改革中得以繼續加成銷售。”
也有代表介紹,中藥飲片在運輸、儲存等過程中會有損耗,這些都會計入成本,如果取消加成,即使不考慮隨行就市,醫院開飲片也必然虧本,勢必影響醫院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積極性。“與西藥相比,中藥材的保管、流通、調劑都需要更多的人手,人力成本更高。我們曾經測算過,中藥飲片的這些附加成本是西藥的300%。”許四虎說。
“保持中藥飲片的藥品加成是中醫院與綜合醫院在改革中最大的不同。”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甘培尚說。對于各省中醫藥行業掌門人來說,他們在公立醫院改革中尤其關注包括中藥飲片在內的藥品加成問題,主要出于對中醫藥治療特點的考慮。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近年來一直在監測市屬公立中醫醫院的運營狀況,結果發現,相對于綜合醫院,這些中醫醫院收入中普遍藥占比偏高,一般要達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