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中國醫師協會等單位聯合發布的《2014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以洛陽、徐州為代表的中東部地區和哈爾濱、沈陽等城市的睡眠表現最好,引發網友吐槽。昨天,晨報對此進行了報道。
臨近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市疾控中心公布了《2013年徐州市18歲及以上居民睡眠質量調查和影響因素分析》,我市18歲及以上居民睡眠質量不良現象較普遍,應重點關注女性、老年人、有腦卒中史、吃醬菜和鹽腌制品頻率高及生活緊張等睡眠質量不好的高危人群,提倡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狀態和心理狀態。
平均睡眠時間為7.65小時
此次睡眠質量調查主要針對的是徐州市18歲及以上常住(五年及五年以上)居民,采用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評定被調查者最近一個月的睡眠質量。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9887份,實際回收有效調查問卷36515份,有效回收率91.55%。其中,男性17619(48.25%),女性18896(51.75%),男女性別比1:1.07;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90歲,平均年齡48歲。
被調查居民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65小時,男性平均睡眠時間為7.67小時,女性平均睡眠時間為7.63小時。
男性低睡眠質量率為7.25%,女性低睡眠質量率為10.56%,男性睡眠質量好于女性。城市低睡眠質量率為6.01%,農村低睡眠質量率為10.01%,城市睡眠質量好于農村。
女性睡眠質量比男性差
疾控中心專家介紹,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有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等級、冠心病史等。不同特性的人群,在睡眠質量上有較明顯差異。
比如女性睡眠質量比男性差,專家認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女性生理、心理特點和男性不同,女性較敏感,情緒波動大,對外界壓力的承受能力比男性弱;二是現代女性除與男性一樣承擔社會負擔外,還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負擔。
喪偶、分居、離異等人群的睡眠質量較差,這可能與這部分人群要承擔更多的生活壓力和缺乏家庭支持有關。此外,睡眠質量和文化程度也有關系,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睡眠質量逐漸變好,這也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
不同職業中,此次調查共分類為10項,其中低睡眠質量所占比例最多的是漁船民,91人中有11人為低睡眠質量;比例最少的是干部職員,1047人中只有31人為低睡眠質量;此外,離退休人員睡眠質量也不太理想,低睡眠質量比例占到11.14%。專家說,漁船民的睡眠質量最差,可能是由于漁船民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引起的;離退休人員睡眠質量較差,可能是由于年齡較大造成的。
身心長期得不到放松影響睡眠
專家指出,通過專業分析方法得出的結論可看到,睡眠質量的危險因素有女性、老年人、有腦卒中史、生活緊張和吃醬菜和腌制品頻率過高。
老年人睡眠質量差,可能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加,軀體健康狀況下降,人際關系越發復雜,生活壓力加大有關。有報道稱,老年人入睡困難和早醒的發生率高,同時老年人的睡眠時間也普遍比年輕人少。
至于腦卒中患者,其睡眠障礙發病率高,有文獻稱約95%的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結構紊亂,睡眠障礙為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而生活緊張的人,一般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工作負荷大,身心長期得不到放松,會給身體、心理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到睡眠。專家說,吃醬菜和鹽腌制品頻率高的人群睡眠不好,可能與這類人群一般生活在農村地區、經濟狀況不好、生活壓力大有關。
想要好睡眠,提倡保持好心情
“國內有報道,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是35歲以上中老年人睡眠質量差的危險因素,也有一些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過短,是很多疾病和死亡的危險因素,所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對提高睡眠質量十分有利。”疾控中心專家介紹說。
“牛奶或奶制品中色氨酸含量比較高,而色氨酸是一種特殊的氨基酸,是人體合成天然‘安眠藥’5-羥色胺的重要原料,所以吃奶或奶制品頻率高的人睡眠質量好。”專家建議,為了改善提高睡眠質量,就要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狀態和心理狀態,尤其是像女性、老年人、有腦卒中史及生活緊張等睡眠質量不好的高危人群,更要對自己的睡眠情況加以高度關注,從自身行為上加以調節改善,適當給自己減輕壓力,放松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