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4月18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
頂層設計:鼓勵家庭醫生簽約
本次會議強調,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具有積極意義。要重點在簽約服務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技術支撐等方面實現突破,優先覆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結核病等慢性傳染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對家庭醫生要有職業保障措施。
政策扶持:相關部門出臺指導意見
關于推進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此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提出,到2020年,各地要力爭實現讓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簽約醫生,每個居民有一份電子化的健康檔案。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關于進一步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和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各地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與管理、加強社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保障與監督管理等。到2020年,各地要力爭實現讓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簽約醫生,每個居民有一份電子化的健康檔案。
基層落地:部分區域試點運行
目前,在一些區域,已經初步實現了“家庭醫生”概念。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該區將有望實現“專全結合”分級診療模式全覆蓋,為轄區慢病患者提供一對一家庭醫生式服務簽約。
據了解,去年底,朝陽醫院醫聯體正式組建“專全”慢病管理團隊,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在朝陽醫院醫聯體內,建立了二、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專科醫生與全科醫生之間暢通的雙向轉診通道,實現定向精確轉診,引導慢病患者回歸社區。
患者在與團隊的全科醫生簽約后,將獲知醫生的電話,可隨時與醫生聯系,每次就診時,也將被自動分配給責任醫生,醫生會根據連續性觀察其病情的結果,給予恰當的治療。此外,團隊的專科醫生也會定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的專病門診出診,已與本團隊簽約的和發生特殊專病問題的患者可在社區接受專業的診療服務。
今年年底,參與試點的醫聯體內二、三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全面開展以慢病為切入點的專全團隊共同協作的工作模式,經過評估后形成的經驗以及固化的模式,有望于2017年在朝陽區域內全面推廣。
專家解讀:家庭醫生是國際通用制度
“小病在社區、大病在大醫院、康復再回社區”,這是上海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的方向。上海市自2011年起啟動家庭醫生制度,截至2015年底,共簽約常住居民1027.3萬人,簽約率達44%。
上海市醫改辦副主任許速介紹,家庭醫生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制度,老百姓看病首先去找家庭醫生,通過其進行分診和初步治療。“從目前的供需狀態來說,家庭醫生制度既滿足了老百姓龐大的醫療、健康需求,又合理地利用了緊缺的醫療資源。”
許速表示,家庭醫生制度是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臺還將發揮整合社會資源的功能,把社會上的健康管理機構、先進的穿戴設備、符合條件的個體家庭醫生等吸納到這個平臺上,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