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衛生信息:沛縣在簽約服務試點的基礎上,2016年,創新思維,轉變理念,大膽探索,破解瓶頸制約,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推進。開展簽約服務以來,沛縣簽約群眾已達到13萬人,衛計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服務效率得到空前提高,群眾的服務體驗得到改善,主動服務、聯手服務、綜合服務成為新常態,一個覆蓋生命全過程,惠及家庭及社會所有成員的衛生、健康服務供給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一、周密規劃、系統設計,穩妥推進簽約服務
沛縣牢固樹立主動作為、防治結合、按需服務的理念,經過廣泛調查、深刻總結,反復研究推敲,設定了“三個三”式簽約服務框架。
一是“三位一體”的簽約服務架構。基于為簽約群眾提供全面、優質服務體驗的要求,建立起“轄區內二級醫療機構、衛生院、健康管理團隊指導下的村級衛生室”分工協作、上下聯動的服務體系。整合衛生資源、明晰責權關系、疏通聯系渠道,形成每個對象或家庭簽約一名家庭醫生、鏈接一個健康管理團隊、依托一個鄉鎮衛生院,對應一個二級醫療機構中3—4個科室、4—6名專家和1個專門服務簽約服務機構的服務格局。為簽約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綜合、連續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個人特需服務。
二是“三級聯動”的簽約服務機制。明確分工,由轄區內二級醫療機構、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各自設定職能。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等二級醫療機構成立技術指導小組,篩選具備相應資質的專科醫師參與簽約服務,根據對口幫扶、就近方便的原則,每4—6名專科醫師組成一個技術指導小組,負責包掛鎮的簽約服務培訓、指導、轉診、接待,為簽約服務對象實施遠程醫療和預約診療服務。鎮衛生院健康管理團隊中的全科醫生在簽約服務中開展疾病篩查、慢病防治、健康指導等診療及公共衛生服務;公共衛生人員負責做好簽約對象健康管理方案擬定、健康狀況隨訪、跟蹤管理等工作;護理人員負責服務工作。村衛生室在健康管理團隊的指導下負責簽約對象的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隨訪服務、信息錄入等日常健康管理,開展與其資質能力匹配的診療和其他簽約事項服務工作。通過簽約服務的紐帶作用,形成縣、鎮、村三級既各負其責,又相互補充的服務鏈條,通過工作相連、利益相關的制度設計,密切了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關系,為各類資源有效利用、各項服務順利提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三方受益”的目標定位。沛縣把受益作為簽約服務的動力之源,把共贏作為頂層設計的重要遵循。為了讓簽約群眾受益,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設計了公衛包、優孕優育包、兒童保健包、老年保健包、慢病服務包、體檢包、特需服務包7個包型,對每個包型進行細化,形成涵蓋基本公共衛生、基本診療和個性化需求的服務套餐,堅持讓利于群眾,凡是簽約群眾,均享受門診封頂線增加300元、檢查、檢驗、住院會診優先安排的優惠待遇,簽約“腦卒中康復包”的群眾,在享受醫保政策報銷后,鄉鎮衛生院再為其報銷余額的10%;簽約“健康體檢包”的群眾,享受物價局核定價格的四折優惠;簽約“兒童保健包”的幼兒園、入園兒童享受六折優惠。讓群眾在受益中增加對簽約服務的信任度和認同度。為了讓參與醫院受益,包型中服務內容的設計,均考慮不以犧牲鎮級衛生院利益為代價,千方百計保護鎮衛生院的積極性,為了讓參與人員受益,我委明確提出參與簽約服務人員在簽約服務中的勞動所得,不計入績效工資,各院也分別完善了激勵配套政策,著力激發健康管理團隊成員的內生動力,通過“醫聯體”的體制設計和包掛、指導的聯動模式促進基層首診,暢通轉診渠道,為二級醫療機構輸送優質病源,通過利益導向,形成利益相向的合力,確保簽約服務工作順利推進。
沛縣堅持小切口、大容量,打結合牌,唱融入戲。通過簽約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工作相結合,堅持兩者同部署、同推進、同督查、同考核,推動基本公共衛生工作邁上新臺階。通過和薪酬改革相結合,有效加快了薪酬改革的進程,同時,薪酬改革的成果也為簽約服務注入了活力。通過和“雙下”要求相結合,疏通了資源下移渠道,破解了人員、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約,切實做到了“強基層、保基本、建機制”。通過和分級診療相結合,促使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與醫保杠桿、上下轉診、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功能定位、多點執業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二、突破瓶頸、對癥下藥,切實解決“三不”問題
沛縣把參與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責任心作為推進簽約服務的關鍵,未雨綢繆,采取切實措施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突破政策瓶頸,解決好“不愿為”的問題。基本公衛政策向簽約服務傾斜,基本公共衛生新增的10元補助經費全部用于簽約服務工作,簽約“優孕優育或老年保健包”每簽約一人次分別給予健康管理團隊15元的獎勵,確保參與人員勞即有得、多勞多得、優績優酬。落實基藥政策,增加簽約群眾的用藥靈活性,全面落實省衛計委《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給予鎮、村兩級更多的政策空間,運用政策紅利把簽約服務打造成人人羨慕的工作,促使參與服務人員端正態度,增強責任心。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好“不能為”的問題。大力推進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充分發揮鄉鎮衛生院健康管理團隊的作用,盡力增強對村衛生室的技術、設備和服務支撐。開展示范村衛生室創建活動,引導村衛生室向設施設備齊全、服務提供規范、環境整潔溫馨、整體健康運行的目標發展,盡力提高村衛生室的服務水平。加強鎮鄉村衛生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多次組織鎮村醫生免費培訓,分期分批對鎮村醫生進行輪訓,加大二級醫療機構專家巡視和指導頻率,對簽約數量較多的村醫,優先安排培訓進修,通過能力建設,提高家庭醫生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滿足簽約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三是強化督導考核,解決好“不作為”的問題。出臺《關于對家庭醫生契約式服務考核辦法》,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和權重,嚴格制定獎懲制度,突出履約服務的真實度和群眾滿意度。同時,把考核結果作為資金撥付的依據,作為評估整體工作的重要參考,切實做到簽約服務干得好獎勵有說法、干不好處罰沒商量,促使參與單位和人員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為徹底杜絕搞形式、走過場的現象發生,沛縣抽調40余名同志組成督查組,不定期到各鎮、村督查,到簽約戶家中走訪,全面掌握各鎮、村簽約服務工作情況,及時提出意見、建議。
三、規范路徑、強化措施,確保簽約服務有序有效
為使家庭簽約服務工作順利開展,沛縣始終強化“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宣傳先行。既讓宣傳鳴鑼開道,又把宣傳貫穿始終。在衛計內部層面,強化管理技術人員宣傳培訓工作,理清家庭醫生、全科醫生的職責定位、服務內涵,講清簽約式服務的重大意義、重要作用,讓全體員工認清推進工作的方式方法、環節步驟、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社會大眾層面,實行縣、鎮、村三級聯動。縣級利用電臺、電視臺、網站、公眾訂閱號、報紙、公交站臺等媒體和平臺,開設專欄、制作專題,連續報道、深入宣傳。鎮、村利用宣傳陣地、通過擺放展板、發放宣傳折頁、懸掛橫幅、開展面對面咨詢等形式廣泛宣傳,力求家喻戶曉,入腦入心。在社會媒體層面邀請編輯記者座談,推介典型案例、試點經驗,力促編輯記者把簽約服務作為長期報道的熱點,通過持續的報道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同。
二是堅持信息化手段推進。與信息化建設公司聯手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臺,開發出具備醫生簽約、雙向轉診、在線支付、績效考核等20項功能的服務軟件系統,完善了簽約群眾、健康管理團隊、后臺管理三端APP,實現了簽約服務網絡化運行、信息化管理、自動化統計、即時化溝通、智能化考核。通過信息化,推進了簽約服務規范化,提高了服務效率和質量,方便了群眾。
三是堅持典型引路。先行試點,培育樣板,及時總結各鎮、村的好思路、好做法,通過召開現場會、互相觀摩交流等方式,在全縣推廣。及時發現、總結簽約群眾中的典型案例,通過召開座談會,讓受益簽約群眾現身說法,邀請電臺、電視臺追蹤采訪等形式,引導廣大群眾踴躍簽約。對于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一經發現,及時曝光,及時予以嚴肅處理,用反面典型倒逼落實,促使簽約服務工作按照既定路徑規范運行。
四是堅持分步實施、有機結合。作為簽約服務提供者,簽約即是承諾,履約即是踐諾,為確保有諾必踐,切實提高履行約定的效率和質量。在履約方式上堅持分步實施,把集中履約和針對性履約、團體履約和個體履約有機結合。
開展集中履約時,綜合考慮簽約群眾的數量、分布、類型、結構等因素,充分發揮資源集聚優勢,以衛生院為單位,分類型、分區域、分時間段集中進行以約定基本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事項中的檢查、檢驗等為主要內容的履約服務;開展團隊履約時,以健康管理團隊為支撐,對未在集中履約中接受服務的簽約群眾,開展補償履約服務;開展個體履約時,以簽約家庭醫生為主體,進行臨床醫療服務,包括常見病、多發病的首診、分診和轉診;就醫路徑的指導以及優惠政策的解釋、健康咨詢。尤其對孤寡、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突出上門服務,強化人文關懷,堅持送藥上門、檢查上門、輸液接送。對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由健康管理團隊組織人員定期上門體檢,真正把溫暖送到弱勢群體手上,把服務做到弱勢群體心中。通過多種服務方式,確保應享受簽約服務的群眾一個不少,應享受的服務內容一項不漏。
五是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依托管理端口,即時掌握各鎮村簽約、履約的情況,突出群眾的滿意度,把群眾滿意作為履約服務的最高追求,根據群眾的意見,及時反饋提醒,跟蹤督導落實,確保履約服務不缺斤短兩,不變味走樣。
徐州衛生監督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