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隨著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期待有了更多要求。與此同時,老齡化進程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隨,與經濟社會轉型期各類矛盾相交織,醫療服務需求也勢必急劇增加。未來幾年,我市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有哪些變化?主要的規劃亮點都是啥……在最新出臺的,《徐州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中,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規劃》目標:調整優化,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截至2015年底,我市擁有三級醫院16所,二級醫院33所,輻射人口達12億,基本建成了覆蓋城鄉的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地位逐步凸顯。但要留意到,當前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仍然存在一些體制性、結構性的問題和矛盾。比如,醫療衛生資原配置不合理、布局結構失衡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觀,優質醫療資源尤其缺乏;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尚未根本解決。
為此,最新出臺的《徐州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以“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提升能力”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全市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并輻射周邊地區、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目標,整合資源、多元辦醫,促進總量適度增長,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合理布局醫療衛生資源,提升醫療衛生資源整體服務能力,以求實現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城鄉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體完整、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實現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奠定堅實的醫療衛生資源基礎。
《規劃》亮點一:按需設置一、二、三級醫院
“十三五”期間,全市三級醫院規劃設置增加4-6所。三級公立醫院單體床位規模原則上不再擴大,以加強內涵建設和優化衛生資源配置為主,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充分發揮三級至院在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的診療、醫學教育和科研、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加強區域內遠程會診中心、院內多學科會診中心建設。
“十三五”期間,全市二級醫院規劃設置增加20-30所,其中綜合醫院不超過20%。
各縣(市)及銅山區政府重點辦好1所縣級綜合醫院和1所縣級中醫院;賈汪區政府重點辦好區人民醫院,充分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內的醫療衛生核心作用和疾病預防控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中堅作用;加強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開展鄉鎮中心衛生院達到二級醫院服務能力建設。
根據居民健康需要,加強薄弱二級??漆t療機構建設。加強腫瘤、康復、傳染病、精神心理疾病、口腔疾病、慢性病、婦女和兒童醫療服務等專科醫院力量,形成基本覆蓋居民所有主要健康問題的專科體系。各縣(市)及锏山區、賈汪區區域內可以各設1所二級口腔醫院、兒童醫院,或通過加強二級醫院口腔科、兒科建設來滿足當地居民口腔、兒科醫療需求。加強沛縣二級精神病??漆t院建設,達到全市各縣(市)、銅山區均設有二級精神病??漆t院的目標。加強傳染病醫院建設,豐縣、沛縣、睢寧縣、新沂市可各新建1所二級傳染病醫院,也可以通過加強二級醫院傳染科建設來滿足當地居民傳染病醫療需求。有條件的縣(市)建設1所二級婦幼保健院,其他地區通過加強二級醫院婦產科及婦幼保健站(院)建設來滿足當地居民婦產科醫療服務。
“十三五”期間,全市一級醫院規劃設置增加20-30所。2020年前,原則上政府不再新設一級醫院。
《規劃》亮點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到2020年,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綜合考慮城鎮化、地里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可以選擇1/3左右的鄉鎮衛生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成中心鄉鎮衛生院。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可以建設成為縣辦醫院分院。至中心鄉鎮規劃建設27個農村區域醫療衛生中心。
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堅持公益性質、堅持與城市社區建設同步發展的原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體化管理。主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市政府統一規劃設置,縣級市城區和縣城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當地政府統一規劃設置。到2020年,在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或每3~10萬居民規劃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合理確定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配置數量和布局,根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情況以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置。原則上每個行政村或按3000—5000人口設置1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原則上按服務人口3000-5000人/個進行設置。鼓勵鄉鎮衛生院領辦、鄉村聯辦等多種形式支持村衛生室建設。鄉村醫生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政府給予合理補助。
《規劃》亮點三:推進人才和重點??平ㄔO
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衛生技術人員13250名,執業(助理)醫師2.33名、注冊護士246名。為適應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配置需要,我市將實施衛生高層次人才建設工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以衛生計生人員需求為導向,切實加強醫教協同工作,注重醫療、公共衛主、中醫藥以及衛生管理人才的培養,加雖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五建設,開展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建立完善住院醫師和??漆t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標準化、規范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7人以上,注冊護士數達到3 14人以上,醫護比逐步達到]:1.25,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不低于1:0.6。全市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35人,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人。
大力推進“科教興衛”工程和江蘇衛生高層次人才“六個一”工程,將市級高層次衛生人才培養列入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打造淮海經濟區醫療衛生人才高地。至“十三五”末,引進5名左右市特聘醫學專家、培養5名左右市衛生杰出人才、引進或培育10個市級“衛生創新團隊”、培養20名以上市衛生領軍人才和30名以上市衛生青年后備人才。
另外,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核心,以我市人民群眾主要健康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大力加強各級臨床重點??啤W科建設。采取多種有效形式,積極支持城市大醫院創建國家臨床重點???、學科。繼續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能力建設投入力度,支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特色??平ㄔO。
通過實施“科教強衛工程”,力爭建成國家級重點學(專)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9個,省級臨床重點???0個,建設市級醫學優勢學科10個、市級專病(科)診療中心10個、市級醫學重點實驗室8個、市級臨床重點???含中醫、護理)140個。
加強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協調發展,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整體效率。社會力量可以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的服務領域,也可以采用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委托管理等多種形式與公立醫院合作。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力量共同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社會辦醫院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滿足群眾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類??漆t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站)以及口腔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等醫療機構。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加快實現與醫療保障部門、公立醫院等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衛生工作的機制,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衛生工作,并加強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
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深度合作。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開通預約診療綠色通道,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增強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優質醫療服務的能力。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合理布局老年病醫院(病區)、老年護理院、康復醫療機構等,加快形成規模適宜、功能互補、安全便捷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咨詢等服務的能力,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到居民家庭。推動開展遠程服務和移動醫療,做好上門巡診等健康延伸服務。推進中醫藥與養老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和養生保健優勢。
促進中醫藥發展
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以積極、科學、合理、高效為原則,做好中醫醫療服務資源配置。充分發揮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優勢,不斷完善中醫醫療機構、基層中醫藥服務提供機構和其他中醫藥服務提供機構共同組成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
加強綜合性醫院、??漆t院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設置,增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中西醫臨床協作,整合資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協同攻關,提高重大疑難病、急危重癥臨床療效。統籌厙好中西醫兩方面資源,提升基層西醫和中醫兩種綜合服務能力。
到2020年,力爭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95%的村衛生室具備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中醫藥服務能力,積極鼓勵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
打造“互聯網+”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全市常住人口并動態更新的全員人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三大基礎數據庫;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六大業務應用系統能有效支撐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和群眾健康信息需求,各類人口健康信息通過省、市、縣三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協同應用;信息標準、安全、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
整合各類資源,整合市、縣級醫療機構資源,以互聯互通、務實應用為目標,大力推進“智慧健康徐州”建設,著力推進面向“互聯網+”的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形成規范、便捷、共享、互信的健康服務流程,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形式的健康信息服務需求。對接基層分級診療系統,建立跨區域雙向轉診服務應用,促進有序就醫,推進信息化便民、惠民服務。促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醫療等新興技術在健康服務中的使用,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康復治療、健康咨詢與評估、疾病篩查、跟蹤隨訪等,強化健康管理服務。
以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轄區居民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紐帶,圍繞城鄉居民健康服務需求、將健康管理延伸覆蓋到每個家庭,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規范的居民電子健康欄案、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三個一”工程。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應用。逐步轉變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