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通訊員 談建榮) 常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的居民都知道,醫生會為自己建立一個電子檔案,里面記錄了個人基本信息和就醫情況,這個檔案的全稱就叫做《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自徐州市衛計委了解到,為了強化信息應用,提升服務水平,讓醫務衛生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和居民個人從健康檔案中真正獲益,我市將深入推進健康檔案的規范化建設,并于下半年啟動“一卡通”建設工程。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一般都記錄啥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自誕生之日起,便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緊密結合。按照有關規定,凡與家庭醫生簽約的城鄉居民,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均應為其建立完整的電子健康檔案,并作為簽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維護、管理的責任主體,對簽約居民直接負責,保證居民知曉,告知居民為何建檔、怎樣建檔、如何用檔。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居民健康檔案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個人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等基礎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健康體檢包括一般健康檢查、生活方式、健康狀況及其疾病用藥情況、健康評價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包括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的0—6歲兒童、孕產婦、老年人以及慢性病、嚴重精神障礙、肺結核患者等各類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記錄;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包括上述記錄之外的其他接診、轉診、會診記錄等。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是如何建立的
據了解,目前我市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多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在就診、體檢、隨訪、疾病篩查等服務環節,發現未建檔的居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在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礎上,推薦相關家庭醫生與居民簽訂服務協議,采集建檔所需個人基礎信息和現存主要健康問題。有意向建立健康檔案的居民,也可持身份證到居住地所屬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建立。
規定要求,家庭醫生與居民簽約時,要嚴格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對已建檔的,核實、更正、完善相關信息;對未建檔的,完成建檔工作。對已建檔的居民,在接受診療、體檢、公共衛生等服務時,接診醫生需首先調取其健康檔案,服務結束后需將本次服務信息通過區域平臺進行歸檔。如接診醫生是檔案責任人,還需要在服務過程中通過問診等方式,做好檔案基本信息和未進檔服務記錄的更新、補充。
建立健康檔案對居民有啥好處
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可利用電子健康檔案,綜合分析簽約居民醫療衛生服務記錄,針對不同健康狀況、疾病種類,對建檔對象實行分類管理,篩查高危人群,分析危險因素,出具健康評估報告,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利用檔案數據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
在雙向轉診和醫聯體服務應用中,當基層向上級醫療機構發起會診、轉診、檢查或住院申請時,可授權上級醫療機構查閱轉診居民的健康檔案,這樣可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為實施醫治節省時間。而當患者回到基層后,其在上級醫療機構的診療信息也更新到健康檔案中,可以提醒家庭醫生確認并進行跟蹤管理。
未來,還將運用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不斷歸集形成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對人群健康狀況、健康影響因素、疾病譜發展態勢、疾病病種與負擔等進行分析,為全民健康保障提供決策支持。探索開展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知識系統建設,支持精準醫學發展。
我市將如何推動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設
據了解,我市日前下發《徐州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規范化建設和務實應用實施方案》,對相關工作作出明確部署。
方案提出,2017年,全面落實由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管理簽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工作要求,實現檔案規范化建設、管理應用與簽約服務工作同步開展;2018年,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區域信息平臺互聯互通能力有明顯提升,居民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接受服務的記錄在電子健康檔案中得到充分體現;2019年,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務實應用普遍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我市將開始啟動“一卡通”建設工程。這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必須完善個人基本信息,將居民身份證號作為信息采集的必須要素,保證健康檔案信息歸集的唯一身份標識。各地、各醫療衛生機構要積極配合,實施 “一卡通”建設工程,有效實現將醫保卡、市民卡、醫院就診卡以及兒童預防接種證、孕產婦保健卡、兒童保健手冊等各類服務卡(冊)與持卡人身份證號進行綁定關聯,做到“一人一檔一號”、“多卡一號”,保障服務信息有效歸檔。
今后,還會落實向簽約居民開放經家庭醫生審核的電子健康檔案。簽約居民通過授權,可查詢本人及家人檔案,并參與檔案基本信息的自我維護;應用物聯網健康監測設備,接受自助采集的健康數據,經責任醫生或機構審核后歸檔;利用網站、短信、手機APP等方式,開發預約、提醒、結果查詢、健康教育信息推送等功能,引導居民開展健康管理。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