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精神衛生頻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與體重管理的關聯。國家衛健委2024年啟動的體重管理三年計劃(2024-2027)明確指出,肥胖已成為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危險因素。
肥胖真的只是因為喜歡吃和不運動嗎?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二科專家葛曉丹介紹:“如果身體出現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等問題,且這時體重明顯增加,那就需要格外小心,這有可能是抑郁癥導致的。”
葛曉丹指出,有研究顯示,代謝紊亂與抑郁癥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代謝綜合征患者以及腸道菌群失調患者,體內可出現慢性炎癥因子水平升高,炎癥因子穿過血腦屏障,抑制海馬體神經新生,引發情緒低落或者加重抑郁癥狀。另外,肥胖患者往往出現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大腦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影響神經元能量供應,加劇疲勞感和認知功能下降。簡言之,抑郁情緒正在控制著身體讓人肥胖。
“除此之外,肥胖也會加重患抑郁癥的風險。”葛曉丹說,“肥胖者腸道中有益菌(如雙歧桿菌)減少,通過‘腸—腦軸’影響血清素分泌,進一步加重情緒低落。最新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的腸道菌群結構與代謝綜合征患者高度相似。而且肥胖會導致大腦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神經元能量供應不足,引發疲勞、認知功能減退。”
如何擺脫抑郁癥導致的肥胖?葛曉丹介紹,身心同治是關鍵。抑郁癥的代謝管理需整合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通過生活方式、藥物優化和共病治療實現雙重改善。定期監測和個體化方案是關鍵,尤其針對高風險人群(如家族代謝病史、長期用藥患者),抑郁癥的代謝管理,本質上是幫助身體重建“能量平衡”。通過科學調節飲食、運動、調整藥物等多重手段,不僅能緩解情緒癥狀,更能降低長期慢病風險。因此,在治療抑郁癥的同時,不僅需要恢復情緒健康,身體的健康也不能忽略,這樣才能真正進入情緒和軀體健康的良性循環之中。
專家簡介

葛曉丹
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心理治療師,中華醫學會會員,徐州市心理健康促進巡講團講師,徐州醫科大學見習帶教老師。目前在心理二科從事臨床工作,發表專業論文多篇。對抑郁癥、焦慮癥、睡眠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等疾病的診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