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人民醫院/心理頻道: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緊張而忙碌的生活與工作節奏,讓人壓力陡增,越來越多的人心理承受力出現“透支”進入所謂的“心理亞健康”:失眠頭痛,興趣減退, 精力不足,情緒低落、易怒、著急……各種癥狀給我們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困擾,而這些癥狀其實多為抑郁、焦慮的軀體表現。對此,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專家梁立桂表示:“抑郁焦慮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自殺想法和行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注自身心理的變化,如出現情緒低落、失眠、頭疼等常見的軀體癥狀時,要引起注意,及時調整自己情緒,如果癥狀持續時間長,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則應積極就診、尋求醫生幫助。”
去除抑郁病恥感,樹立正確認知觀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郁癥的年患病率約為11%。從疾病負擔看,目前抑郁癥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于冠心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郁焦慮患者已達9000萬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嚴重危害公眾身心健康。
梁立桂指出:“雖然抑郁焦慮作為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病’,隨著社會的壓力逐漸增大,患病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個行業都有心理亞健康者,每個群體都存在患病的可能。但大多數人對抑郁焦慮認知不足,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焦慮障礙,也不愿意承認自己患有這種疾病,認為是種恥辱,多采取心理抵觸和回避的態度,導致了我國抑郁癥就醫率不足10%。而由于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抑郁焦慮給很多患者健康、生活、工作帶來嚴重影響,這與高發病率形成強烈反差。”
梁立桂表示:“抑郁焦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長期處于這樣的一種狀態中無法自拔,而又諱疾忌醫。其實,患有抑郁焦慮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俗話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許多人一生中多少都會有這樣的階段,關鍵在于采取何種態度應對,戰勝抑郁焦慮其實是一場與自己的“心理”的對決,需要積極勇敢地面對。
規范治療抑郁焦慮,防復發是關鍵
輕度的抑郁焦慮可以通過心理調適進行干預,以期待達到正常的心理狀態。但是嚴重的抑郁焦慮必須使用抗抑郁藥物規范治療。有研究表明,未服用抗抑郁劑會增加患者的自殺風險,而在美國1985-1999年間自殺率下降了13.5%也被證實,其與抗抑郁劑的處方增加顯著相關。
然而,在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同時,也存在著部分患者并沒有嚴格按照醫生叮囑規范用藥。主要是患者對藥物治療抑郁焦慮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忌諱”藥物治療,擔心藥物成癮、戒斷反應等副作用,或者認為抑郁焦慮難以徹底治愈,即使癥狀減輕了,總感覺回不到病前的狀態。
梁立桂對此表示:“抑郁焦慮對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對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于藥物的副作用。在藥物選擇時,應嚴格按照指南規范使用抗抑郁劑,需要綜合安全、有效、方便、經濟、快速,副作用少等因素。以及指南推薦的一線用藥,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可以獲得更多的完全緩解機會。臨床經驗也表明,通過規范治療80%的患者可以實現臨床治愈。”
梁立桂同時強調:“抑郁癥及焦慮癥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療效果并不難,但容易復發。主要原因就是抑郁癥患者沒有按要求進行足量、足療程規范治療,導致病情反復,伴隨睡眠困擾、疲乏等殘留癥狀持續存在,還可能轉為長期難治愈的抑郁癥。因此,在治療期間,抑郁癥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指導和建議,即使在首次抑郁癥發作治愈后,也應按照醫生的要求堅持用藥一段時間,以求完全康復。” 此外,她也特別指出,抗抑郁藥物一般在治療后1-2周左右才開始起作用,而并非患者臆想中的‘立竿見影’。應服用足夠療程抗抑郁劑,急性期一般治療時間為6-12周,然后進入鞏固期4-6個月,繼續維持治療4-9個月再逐漸停藥,以防再次發作。治療期間病人不能剛服藥覺得沒作用或者覺得癥狀緩解了就擅自停藥。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療維持不下來,就更容易復發,對于控制病情就更加困難。
徐州心理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