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汗水浸透的手術衣,表明了這場手術的驚心動魄;洋溢在每個人臉上的笑容,難掩手術禁區突破、生命挽回后的驕傲和自豪。
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5月11日,一高危心臟病患者在徐州中心醫院經射頻消融治療后轉危為安,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韓冰主任醫師成功為患者行經肱動脈導管消融冠狀動脈竇起源頻發室性早搏。經初步檢索,該病例國內外尚未見同樣術式的報道。
76歲的鹿老先生因“活動后胸悶、氣喘十余年,加重伴暈厥一月”收住入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診的韓冰主任醫師為患者安排了相應的檢查。心臟超聲檢查顯示心室明顯擴大,收縮功能明顯減弱,動態心電圖檢查顯示頻發室性早搏,并伴有極快頻率的室性心動過速,診斷為“心功能衰竭,頻發室早,室性心動過速”。由于頻發室性早搏的存在會加重患者的心功能衰竭,并可能因為促發室性心動過速導致猝死,故該患者為高危患者。韓冰經過慎重考慮后,認為通過導管消融治療根除頻發室性早搏是最佳的治療選擇。
第一次手術定于5月6日實施。手術首先按常規方法進行,通過心臟電生理檢查對室早起源點進行定位,檢查結果顯示室早起源于冠狀動脈竇,故需經動脈系統送入消融導管。韓冰主任按常規選擇右側股動脈送入導管,但穿刺后送入導引鋼絲時發現右側股動脈嚴重扭曲,又改為穿刺左側股動脈,同樣發現血管嚴重扭曲,均無法送入導管。由于射頻消融手術的操作難度,國內外經由股動脈導管消融是必經之道,因此手術被迫終止。
接著韓冰和心臟診療中心的各位專家一起進行了討論。對于此類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因長期服藥可能引起相關的副作用,另一選擇就是安裝埋藏式自動除顫器,該治療方法對于室早本身并無治療作用,只是當發生室性心動過速時將其終止,起到降低猝死危險的作用,故應認為是一種被動保守的治療。如不能實施導管消融手術,頻發室早及室性心動過速將不可能根除。
為了能使該患者有一個最佳的治療效果,韓冰決定按非常方法實施導管消融手術,即從上肢動脈送入消融導管。但該方案的實施可能面臨諸多困難:首先上肢動脈較為纖細,走形迂曲,且容易發生痙攣,導管送入及操作要比從下肢股動脈送入時困難得多;其次,該例為冠狀動脈竇起源的室性早搏,此種病例原本就是導管消融手術的復雜、疑難病例,目前國內僅有少數醫院可開展,且手術成功率相對較低;第三,該患者心功能衰竭,無法耐受長時間手術。因此,此次手術的實施及完成的確是一次很大的挑戰。在與家屬溝通后,韓冰決定第二次手術定于5月11日實施。
經過認真研究,韓冰決定選擇右側肱動脈送入消融導管。首先由冠脈介入組醫生馮春光、阮紅云完成血管穿刺及冠脈造影檢查,確定冠狀動脈無明顯狹窄后,韓冰經右側肱動脈送入消融導管,如術前所預料,導管送入過程中因血管迂曲遇到了困難,經較長時間的細致操作后,導管終于到達冠狀動脈竇區域。手術過程中,出現了血管痙攣,導致導管操作非常困難,且隨著手術的進行,患者開始感到胸悶、憋喘,逐漸出現了心功能衰竭發作的癥狀,手術進入了千鈞一發的時刻,如再不能盡快完成,將因心衰的加重而被迫放棄。關鍵時刻,韓冰臨危不亂,和臺下的醫生、護士默契配合,經過仔細、精確的標測、定位,確定室早起源于右側冠狀動脈竇前壁,韓冰穩穩地在此處放電消融后,早搏完全消除,手術最終取得成功。術后,拔除導管及鞘管后,局部包扎。患者的感覺也恢復了正常,輕松地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從開始穿刺到消融成功歷時兩個半小時。在護士的攙扶下,患者走出手術間由輪椅推回病房。術后心電監護顯示無早搏再發。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