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醫院,急救車到了,醫護人員忙著接病人。

市中心醫院急診室,胡獻禮為患者進行檢查。

市中心醫院急診室,醫生看CT片。
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急診室,是醫院重癥患者最集中、搶救任務最繁重的科室,如果說醫院是一個生與死較量的戰場,那么急診室的醫生和護士們就是這戰爭的先頭部隊。他們就像是上了弦,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都像在打仗一樣度過!
在這里,每天都有很多的人從這里痊愈走出,也有人的生命在這里畫上句號,但是彌漫在急診室里的溫暖感人的空氣,卻一直沒有變過。健康與病痛相連,生命與死亡并存,急診室的故事,都是那么的真實而又感人。
1 、吃晚飯的時候還好好的,吃過飯就暈倒了
昨天晚間,記者走進市中心醫院急診室,記錄下這里的幾個片段。醫生說,面對著疾病尤其是危重疾病,醫生和患者應該是戰友,共同應對病魔!
晚上5點50分,胡獻禮換上白大褂,走進急診區的搶救室。和以往每一個夜晚一樣,從晚上6點到次日早上8點,胡獻禮和他的同事們,將在這里迎來一撥又一撥的急診患者,而且是危急患者。
和同事交流了一個自發性腦出血病人轉進ICU的情況之后,胡獻禮還沒在電腦前坐下來,急診區外就響起了急救車的鳴笛聲。
轉眼間,一位老人被迅速推進了搶救室,這是一位高齡老年男子。
早已嚴陣以待的醫生和護士們迅速上前,心電監護儀立即連接啟動,報鳴聲以每隔10秒的頻率發出。隨著一位護士嫻熟的操作,老人的靜脈通路立即建立。一位護士開始給老人進行心電圖檢查,抽血化驗也在同步隨即展開。
圍在老人床前的醫生和護士不少,稍微留意一下就能看出,大家各司其職,工作有條不紊。
胡獻禮站在急救床前,試圖與老人進行交流:“老人家,能張開嘴嗎?我說話,能夠聽到嗎?”但昏迷中的老人只能稍微歪一下頭,無法做出更多回應。
胡獻禮一邊用聽診器聽老人的心跳,一邊聽老人的家人介紹病情。一位老太太拄著拐杖,手里拿著老人的鞋子,盯著病床上的老伴目不轉睛。
據老太太介紹,老人姓王,今年85歲了,以前心臟里放入過支架,平日里身體還好,當天晚上吃飯的時候還好好的,吃過飯以后躺在床上,很快就感覺到不舒服,于是老人坐在了沙發上。在沙發上還沒坐幾分鐘,老人就出事了。
“他一下就迷糊過去了,出溜在了地上,怎么喊都喊不應。”老太太說起這些,臉上滿是倉皇。
聽過了老人的心跳之后,胡獻禮掏出白大褂上衣口袋里的叩診錘。他用叩診錘劃過老人的腳心,只見老人的大腳趾彎曲,其它腳趾呈扇形張開。“巴彬斯基征強陽性”,胡獻禮脫口而出。
通過聽診器聽心跳,結合心電圖的檢查結果,老人的心臟問題暫時被排除。老人有巴彬斯基征強陽性,懷疑老人的腦部有出血或腦梗。接下來就是等抽血結果和CT檢查結果了。
通過急診綠色通道,幾分鐘以后,老人的抽血檢查結果以及CT檢查結果都在胡獻禮面前的電腦上顯示出來。檢查顯示,老人腦部沒有出血。結合老人的血液檢查中各項指標進行分析之后,接下來,老人暈倒的原因可以基本斷定了,急性腦血管病,也就是腦梗。
隨后趕來會診的神經內科醫生也認同了這一結論。
至此,記者看了一下時間,距離老人進入搶救室剛剛十余分鐘。
2、3個年輕人吃火鍋,一氧化碳中毒
還沒來得及歇息,胡獻禮剛剛端起水杯,急救室的門被猛然推開,進來了3個年輕人。
3人看上去神情輕松,但難掩緊張。還沒待醫生們開口,走在第一位的青年男子就開了口:“醫生快給我們看看,我們是不是一氧化碳中毒了?我才喝了一點點酒就暈倒了,這不對頭啊,我酒量沒有這么差的。”該男子說,他們3人在一家火鍋店聚餐,喝了一點酒。正吃著飯,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一下子暈倒在地上了。雖然很快就醒過來了,但可把另外兩個同伴嚇得不輕。加上同伴也覺得有點不適乏力,三人擔心是不是一氧化碳中毒,遂結伴趕到醫院急診。
“采血,做個血氣分析。”胡獻禮給開了采血單。隨后,3個年輕人跟著護士去采血。
胡獻禮說,冬季以來,因為一氧化碳中毒而急診的人不少。這3個年輕人是在吃火鍋時出現了癥狀,結合他們的描述,高度懷疑是吃火鍋時空間封閉,燃氣燃燒不充分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
血氣分析結果很快出來,其中一位男子的碳氧血紅蛋白高達24.5%,而平常人這一指標通常為0到1.5%。其他兩人的檢查結果也顯示,這一指標明顯偏高。確診,一氧化碳中毒。
解決應對方法倒也不復雜,3人去接受高流量吸氧以快速緩解中毒癥狀。
吃火鍋時一氧化碳中毒,胡獻禮說這一點也不奇怪。在急診工作23年,胡獻禮說,他和同事們遇到過形形色色的病例,有的患者出現危急癥狀的原因匪夷所思。
一位老太太平日里從不喝酒,卻不知道什么原因獨自在家喝下一斤白酒,送醫院急救后12個小時醒來;一位老太太穿著家里自己最好的衣服趕廟會,在廟會現場昏迷,后送醫后查出老人趕廟會出門前吃了20多粒安眠藥;一位年輕小伙子在租住地就著涼菜喝白酒,酒沒喝多少,卻出現了強烈的嘔吐癥狀,后經檢查發現,小伙子是農藥中毒,原因是涼菜中的黃瓜上附著的農藥沒有洗干凈……
在業界有一個公認的結論,一家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在急診可以得到最集中和明顯的體現。急診,面臨的患者癥狀危急而又復雜,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病因,并對癥治療,考驗著每一個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胡獻禮說,這個找到病因的過程,有時候非常復雜,不亞于偵破案件。在急診工作的時間久了,很多患者的患病原因,讓大家會覺得非常意外。
3、2小時內接診3位腦梗老人
一個60多歲的老年男子突然暈倒被緊急送醫,經診斷為腦梗;一個50多歲的婦女突然昏迷被送醫急救,還是因為腦梗。從晚上6點到8點,兩個小時之內,市中心醫院急救室接連接診3個腦梗患者,而且都是老年人。
胡獻禮說,昨天這種情況,相對來說還不算是多的。季節變換的時節,尤其是氣溫驟高驟低的時候,腦梗心梗患者相對比較集中。
對于腦梗病人的救治來說,及時送醫尤其重要。對于腦梗高發人群來說,應盡量做到如下兩點:從腦梗發生到用上溶栓藥,一定要在黃金4.5小時內;腦梗塞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開始靜脈溶栓,應盡量控制在60分鐘內。
對于腦梗病人的救治,業界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早一分鐘溶栓,就能減少200萬神經細胞的死亡,從而大大降低終身殘疾的可能性。
“有高血壓、糖尿病、房顫病史的高齡人群來說,一旦出現說話口齒不清、一側肢體動不了了,應高度懷疑是腦梗發作,應盡快送醫。”胡獻禮強調,對于腦梗患者的救治,搶時間太重要了。
需要提示的是,新春佳節即將到來,合家歡聚、走親訪友,會帶給人們無限的歡樂和興奮,同時也避免不了聚餐、飲酒、熬夜、打牌,往往導致暴飲暴食、睡眠不足、情緒激動等現象,這種不規律的生活習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極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同時,生活節奏被打亂使得一些患者忘記服藥,這也會加大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
一個急診醫生的感慨
面對疾病,患者和醫生本應是戰友
胡獻禮,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從事一線急救工作23年。
急診,是醫院中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在忙碌的中心醫院急診室里,急診團隊的每個成員,每天都會去應對各種各樣的復雜情況。
面對危重癥疾病的急劇變化,醫護人員在短時間內高效運轉,“保住命,治好病”,在這里成為大家的首要選項,為了這一目標,大家全力以赴。
胡獻禮說,面對著急診病人,面對著時間就是生命,讓大家最為遺憾和無奈的是,有些時候,面對醫生的努力,一些患者或者家人不理解。出現這種情況,他們會選擇默默的付出,堅守在屬于自己的崗位。
“面對疾病,患者和醫生本來應該是戰友,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應對疾病。”胡獻禮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