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近期,徐州市霧霾嚴重,又遇暖冬,氣候的變化是對肌體免疫力的一次考驗,若平時不注意鍛煉,再加上封閉的室內空氣不經常與外面流通,人體很容易中招,當下,我市進入了呼吸道傳染疾病的高發時期,鑒于此,徐州地區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市民該怎樣預防?徐州市傳染病醫院的各位專家為市民一一支招。
暖冬警惕各種呼吸道傳染疾病
據呼吸科張瑞梅主任介紹,今年暖冬,由于氣溫偏高,使得各種病菌、病毒活躍,病蟲害滋生蔓延。加上使用暖氣和空調,空氣干燥,使得人們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膚干燥發癢、火氣大等。還會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
如何在暖冬防治這些疾病的發生,專家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建議每天最好開窗換氣不少于兩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但因為室外空氣相對較冷,每次通風時間也不宜過長,最多30分鐘。
其次要注意加濕。空氣濕度對呼吸道疾病的影響最大。建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多喝開水;在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面灑水,放一盆水在室內,使用空氣增濕器或負氧離子發生器等,增加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增強人體的舒適度,從而避免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或減輕其癥狀。另外,室內溫度也不宜過高或過低,建議保持在16C—24C。
此外,還要注意少去公共場所。專家提醒說,由于冬季天氣寒冷,門窗封閉較嚴和人們在室內活動的時間增多,致使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比夏季增高。特別是一些大型的商場等公共場由于人員密度過大,二氧化碳濃度會大量積聚。建議盡量少去“高危場所”和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非去不可時最好戴口罩。
咳嗽、咳痰超三周不痊愈警惕肺結核潛伏
大多數人都覺得,“結核病”已經是一個很遙遠的記憶了,現在看來,結核病不僅依然常見,而且具有危險性。對于肺結核,世界衛生組織是這么描述的:它是繼艾滋病毒/艾滋病之后,在全世界由單一傳染性病原體引起的最大殺手。
肺結核真的那么駭人聽聞嗎?我們周圍“咳咳咳”的病人那么多,怎么區分他們是不是肺結核患者?一副口罩就真能阻斷我們與結核菌之間的距離嗎?專家呼吁:結核病沒那么可怕,正確看待、認真對待、友善優待結核一族,才是減少結核病的發病和傳播的關鍵所在。
專家介紹說,“雖然肺結核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但是當出現低熱、盜汗、咳嗽、咳痰等癥狀,后逐步伴有胸痛、胸悶、咯血等癥狀時就要警惕了。”專家強調,有一些病人早期并沒有任何癥狀,直到體檢時才發現,但這往往容易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發現有咳嗽、咳痰等癥狀,并持續3周以上時,最好到專科醫院做胸片或胸部CT,查痰檢查,以排除被結核菌感染的可能。
流行性腦脊髓炎膜早期易被誤診為感冒
流行性腦脊髓炎膜全年與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以冬春季發病較多,11月后發病率開始上升,2-4月達到高峰。腦膜炎雙球菌隱藏于患者或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由飛沫直接從空氣傳播,進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6個月至15歲的兒童是流腦的易感人群,必須按免疫接種時間,及時接種流腦疫苗。一旦發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咽喉痛等癥狀的病人,應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現高燒不退、劇烈頭痛、噴射嘔吐等,應立即送醫院檢查,確診者應隔離治療。
記者了解到,流腦的預防除接種流腦疫苗外,還要注意各種生活習慣,可以經常曬衣服、曬被褥、曬太陽,要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多曬太陽,飯前便后勤洗手;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使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同時,在流腦好發季節,室內還可經常用食醋、艾葉等熏蒸消毒,殺滅病菌。
“值得注意的是流腦初期表現為發熱、頭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等,很像感冒,往往不被人所重視。”常有人視流腦為感冒,延誤了治療,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洽非常重要。同時要提醒大家的是打疫苗并不是進了保險箱,流腦疫苗使90%- 95%的人群得到免疫,但還是有被傳染的可能。所以,要注意在流腦高發期做好適當的保護。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