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著后竟然打呼嚕,家長覺得寶寶憨態可掬,想著或許是睡得香甜的緣故,也就沒當回事,直到出現了聽力下降、反應遲鈍,這才慌了神,一查竟是腺樣體肥大所致。
“睡覺打呼嚕會造成孩子聽力下降嗎?”昨天,在婦幼保健院五官科李莉萍主任的門診室,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四歲女兒來前來咨詢。
四歲寶寶睡覺打呼嚕,一個月后發現聽力下降
這位媽媽張女士介紹,女兒樂樂(化名)今年四歲,剛上幼兒園不久,因為體質比較弱,所以比較容易感冒流鼻涕。上幼兒園以后,生病的頻率更加頻繁。
還有比較異常的一點是,在一個多月前,媽媽發現樂樂睡覺時突然開始打起呼嚕來,“呼嚕呼嚕”看起來憨態可愛,剛開始她覺孩子打呼嚕就是睡得香,也沒當回事兒。
可是最近幾天,張女士發現孩子看電視喜歡把聲音調得很大,跟她講話反應遲鈍,感覺好像聽力出現了問題,懷疑是不是和睡覺打呼嚕有關?所以帶孩子來到醫院看看。
經過一番檢查后,李主任告訴張女士,寶寶聽力下降是因為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這和睡覺打呼嚕都是因腺樣體肥大所致。根據樂樂的情況來看,要進行手術,否則長時間還會引起其他的問題。
腺樣體肥大是怎么回事?
腺樣體肥大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影響到聽力?張女士表示不解。
李主任解釋,腺樣體是一種淋巴組織,隱藏在鼻咽頂壁與后壁的交界處,和扁桃體一樣。它形如半個被剝了皮的橘子,表面凹凸不平,有5~6條縱形溝裂,這些溝裂易存留病毒和細菌。腺樣體一般到6歲左右增長得最大,到10歲以后開始萎縮,但是也有許多并不萎縮的情況。
平時家長司空見慣的受涼感冒、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都容易誘發腺樣體肥大,而肥大的腺樣體阻礙了鼻腔的引流,也阻塞了與中耳腔相通的咽鼓管咽口的通氣功能,致使中耳鼓室不能與外界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流,逐漸形成負壓,并引起鼓室黏膜充血、滲出,就形成了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聽力下降原因之一,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同時,腺樣體肥大導致鼻子不通氣,必須用嘴來呼吸,所以孩子睡覺時才會出現張口打呼嚕的情況。
腺樣體肥大還可能影響面部發育和身高
李主任說,腺樣體肥大不光會導致睡覺打呼、聽力下降,更可怕的是,腺樣體肥大長時間會導致“腺樣體面容”。
所謂的腺樣體面容,是指由于腺樣體肥大導致面骨發育發生障礙,頜骨變長,腭骨高拱,牙列不齊,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面容,也可以成為“癡呆面容”,一旦形成,難以恢復。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通常情況下腺樣體肥大會引起鼻塞,孩子呼吸時只能靠嘴來呼吸,長期張口呼吸對兒童面部生長發育及牙列的咬合都會造成不良影響,特別是夜晚睡眠的時候,呼吸的氣流不斷沖擊硬腭,就會使硬腭變形,向上高出來,久而久之,會使面部發育變形,出現上唇短厚翹起、下頜骨下垂、鼻唇溝消失、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等情況。
出現腺樣體肥大的孩子,睡眠時由于鼻塞而被迫張口呼吸,氣體不斷地沖擊舌根部及懸壅垂等組織,隨著呼吸而發出陣陣鼾聲。這會使患兒在睡眠過程中發生腦部缺氧,不僅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還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身材矮小。
哪些情況家長要注意是腺樣體肥大?
李主任說,現在兒童出現腺樣體肥大的情況比較多,身體抵抗力下降,過敏性鼻炎高發,再加上空氣污染嚴重,這些因素都會誘發腺樣體肥大。
當兒童機體抵抗力降低,如受涼、感冒時,病毒、細菌容易在此處繁殖,引發急性腺樣體炎。其表現為突發高熱,鼻塞嚴重,呼吸困難。若炎癥波及咽鼓管咽口,還可引起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耳內悶脹、耳痛、聽力下降等。如果腺樣體反復發炎,就會出現病理性增生。
兒童鼻咽部比較狹小,腺樣體肥大會引起鼻塞,患兒不得不張口呼吸。鼻塞還會使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引發咳嗽和抵抗力下降。因此,腺樣體增生患兒容易罹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長期鼻塞還能導致腦部缺氧,出現精神萎靡、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現象。
雖然分泌性中耳炎常常沒有什么明顯癥狀,但如果孩子出現鼻子不通,耳朵悶氣,感覺聽力輕微下降,或者一些孩子自己不會說這些癥狀,出現把電視的音量調得很高,對聲源反應遲鈍,晚上睡覺張口打鼾等情況,家長就要帶孩子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
孩子出現腺樣體肥大應該及早治療
李主任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經常有鼻塞或睡眠時打鼾的情況,應盡早帶孩子去耳鼻喉科檢查一下,看看孩子是否存在腺樣體增生,如果確定,越早治療越好。
目前,腺樣體肥大最好的治療辦法是手術切除,3歲以上患兒即可手術。但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腺樣體面容”,那么,即使手術,孩子的面容也很難恢復到以前,“丑小鴨”也很難變成“白天鵝”了,只能糾正口呼吸。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