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昨天,在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醫學中心門口,來自沛縣的孟女士和丈夫在得知寶寶病情已經穩定,再監護幾天就可以出院的消息后,揪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孟女士是Rh陰性血,寶寶在宮內就患上了新生兒溶血病,剛出生頭兩三天接連經過兩次換血治療,孩子的病情才穩定下來。
產婦臨生產才知道自己是“熊貓血”
孟女士今年29歲,家住沛縣,是一位二胎媽媽。雖然之前生過一個孩子,但受條件影響,她一直不知道自己是Rh陰性血,也就是“熊貓血”。
在懷孕到了38周快要生的時候,她到沛縣當地醫院做產前檢查,才發現她是稀有血型,另外疤痕子宮加臍帶繞頸,當地醫院擔心發生意外,就建議她轉到市區。
3月9日,她轉入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剖宮產生下一個7斤多重的小男孩。產科為她主刀的彭鳳云主任告訴記者,孩子足月,出生后體重3690克,評分是9—10分。考慮到產婦是Rh陰性血,如果和腹中的胎兒血型不合,很容易發生新生兒Rh溶血病。所以,在手術前,產科就通知了新生兒科醫生,在寶寶出生后第一時間給嬰兒檢測血型,結果發現嬰兒為Rh陽性血,母嬰血型不合,嬰兒立即就被轉到新生兒科。
溶血進展快,兩次換血治療才轉危為安
新生兒科副主任丁玉紅告訴記者,一般的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體內膽紅素水平非常低,是沒有黃疸的。孟女士所生的這個孩子,在轉入新生兒科1小時后,就出現了黃疸、貧血,通過血液檢查,發現血液中抗體效價非常高,存在比較嚴重的溶血反應,確診已經發生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科除了加強監護、光療外,積極聯系配血。因為針對這種情況的寶寶,最佳的治療方法就是在確診后及時地進行動靜脈同步換血,把體內已經致敏的紅細胞及血中游離抗體置換出來。“新生兒出生當天下午,中心血站就送來了4個單位的Rh陰性洗滌紅細胞及血漿。當天換完血以后,這個孩子的狀況還是很不錯的,貧血得到了糾正,黃疸也沒有再加重。”丁主任說。可是,沒想到到了第二天早上,再次為這個寶寶檢查時,發現他的貧血情況又加重了,黃疸也有上升的趨勢,而且查溶血試驗顯示抗體效價仍然較高。
考慮到這個孩子的溶血還在繼續,而且程度仍較重,必須得再次換血才行,可是再聯系血站的時候,血站那邊表示已經沒有了Rh陰性血了。孩子溶血反應嚴重,病情進展快,如果不盡快再次換血,很可能有生命危險。兒科主任鄧曉毅心急火燎地打電話給黃大文院長,請他幫忙解決。
當時已經是周末,在醫院領導和血站領導的協調下,從宿遷聯系到了Rh陰性血源,工作人員立即開車去采血。
市中心血站兼顧著市區多家醫院的用血,Rh陰性血本身比較稀少,而且用于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的血液必須還要是新鮮的,冰凍的不能用。血站工作人員當天下午從宿遷調過來4.5個單位Rh陰性血,馬上入庫制備用離心機處理后,當天晚上血液送到了保健院,新生兒科立即給患兒進行了第二次換血。
經過二次換血后,寶寶的情況終于穩定下來,監測的結果顯示,黃疸已經基本消失,貧血也得到糾正。
孟女士和丈夫在得知為給孩子換血治療,醫生、院領導、徐州市中心血站領導和工作人員多方協調、辛苦奔波,專門從宿遷調來血源,特別是7名陌生人獻血時,非常感動。孟女士感激地說:“等孩子長大后,我也會讓他多獻血,多幫助別人。以后有誰需要,我也會積極地去獻血。”
關于新生兒溶血病
什么是新生溶血病?為什么孟女士第一胎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
兒科主任鄧曉毅解釋,新生兒溶血病是由于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兒或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在已發現的人類26血型系統中,以ABO血型不合最為常見,其次為Rh血型不合。
Rh溶血一般不發生在第一胎,因為Rh抗體只能由人類紅細胞Rh抗原刺激產生,Rh母親在首次妊娠時,在妊娠末期或者胎盤剝離(包括流產及刮宮)時,Rh陽性的胎兒血進入母體血液中形成抗體,當再次懷孕時,可有少量胎兒血進入母體循環,短期內產生的大量抗體,通過胎盤引起胎兒溶血。
Rh溶血病相比ABO溶血病的癥狀嚴重,大多數患兒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并迅速加重。重癥Rh溶血,生后即可有嚴重貧血或伴有心力衰竭,以及不同程度的肝脾腫大。嚴重溶血會造成膽紅素腦病,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可能會造成死亡。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動靜脈同步換血,目的是換出血中游離抗體和致敏紅細胞,減輕溶血;換出血中大量膽紅素,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改善攜氧,防止心力衰竭。鄧主任提醒:Rh陰性婦女在流產或分娩Rh陽性胎兒后,應盡早注射相應的抗Rh免疫球蛋白,中和進入母血的Rh抗原。臨床上目前常用的預防方法是對RhD陰性婦女在流產或分娩RhD陽性胎兒后,72小時內肌內抗D球蛋白300ug,已起到了較滿意的預防效果。如果是有既往輸血、死胎、流產和分娩史的Rh陰性血孕婦,本次妊娠一定要注意檢查,當Rh抗體效價逐漸升至1:32或者1:64以上時,如果胎兒肺部已經發育成熟,就可以考慮提前分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