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通訊員 趙芃)徐州的醫療資源有多強? 你可能還不知道,家門口的這所醫院,在全國地市級醫院中排名第二——徐醫附院:新時代引領醫療新風向
隨著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定位的明確,徐州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的步伐越走越快。徐州醫療健康產業輻射范圍廣達17.8萬平方公里,服務人口1.2億,如此龐大的醫療需求,需要質量過硬的醫療資源方能滿足需求。
3月24日,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布了“2017中國醫院競爭力·頂級醫院百強排行榜”,其中徐醫附院排名全國第65位。同時發布的另一份榜單是“全國地市級醫院百強排行榜”,徐醫附院的排名是:第2位。無論從醫院的數量還是醫療機構的質量上,以徐醫附院為龍頭,徐州擔得起“區域醫療中心”的重任。
艾力彼排行榜的權威性經過多年驗證已毋庸置疑。縱觀近年來榜單變化,徐醫附院在全國頂級醫院的排名中從78名逐漸上升至75名,直到今年的第65名。根據衛健委的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各類醫療機構近100萬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醫院超過29000家,三甲醫院數量接近800家。能夠排在許多省立醫院等“名角兒”之前,徐醫附院的綜合實力可見一斑。
因此,徐醫附院同時獲得全國地市級醫院綜合排名第2位的成績,也就并不意外。畢竟,作為淮海經濟區歷史悠久、規模大、技術領先的大型省屬三甲醫院,它已經在這個榜單的前十位上盤踞五年,其中過去三年更是連續高居第4位。去年11月,徐醫附院摘下了全國文明單位的桂冠,讓全國人民記住了這所厚積薄發的百年名院。無論在醫院規模、醫療技術還是管理運行方面,徐醫附院一路劈波斬浪,奮勇前行,以實力鑄就口碑,樹起了一面全國地市級醫院綜合改革的標桿和旗幟。
實力鑄造口碑——淮海經濟區規模領先、出院患者位居江蘇首位、人才隊伍穩步擴大
2009年, “淮海經濟區”的概念寫入從中央到地方的規劃;2017年,國務院正式將徐州定位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8年間,一座城市的榮光冉冉升起,新時代的號角吹響了新的奮斗征程;8年間,一所醫院的品牌牢牢樹立,徐醫附院憑借雄厚實力坐穩了淮海經濟區醫療健康產業的龍頭地位。
始建于1897年的徐醫附院,如今已有121年發展歷史。徐醫附院是省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確立的蘇北地區醫療技術指導和服務中心,也是江蘇省四大緊急救援基地之一。醫院現有本部、東院、西院三個院區,年門急診量達300萬人次,出院患者近21萬人次,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外埠患者占40%以上。全院總開放床位數6000余張,在全國床位規模中排名第4位,凈資產全國排名第29位,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徐醫附院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之路。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徐醫附院積極投身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醫院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審時度勢,牢牢把握住了兩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次是興建12萬平方米的病房主樓,使百年老院舊貌換新顏,為醫院發展注入新的騰飛動力;第二次是建設徐醫附院東院,其中一期16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不僅填補了徐州東區無大型三甲綜合醫院的空白,更為淮海經濟區百姓帶來了全省先進的腫瘤診療中心、獨立急診樓以及蘇北首套醫療物流軌道等諸多就醫優勢。東院的建成開啟了徐醫附院發展史上的新紀元,它不僅使醫院成為淮海經濟區規模領先的綜合性醫院,更為醫院未來的發展奠定了根基,描繪出美好的藍圖。
“徐醫附院曾經有一個口號是 ‘做大做強做優區域醫療中心’。現在,我們去掉了‘做大’兩個字, 希望醫院未來靠精細化管理和人才優勢來創造價值, 突出‘做強做優’的發展規劃。”院長徐開林說。
醫院“做強做優”,從根本上要靠人才的支撐。多年來,徐醫附院高度重視“人才高地”的建設,堅持以名醫、名科、名院的“三名戰略”為指引,明確“創新引領、人才強基、科研興院”的辦院方向,開展“人才階梯”培養規劃,實施“優秀骨干國內外研修計劃”“專病名醫培養計劃”“科技英才培養計劃”等一系列激勵政策,逐步形成了高、中、初梯次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隊伍,開創了醫院事業發展的嶄新局面。目前,全院共有職工45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近700人,博、碩士學位1200余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工程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人,特聘醫學專家8人,特聘教授14人,國家和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3人,各類省級優秀人才約250人次,成為淮海經濟區當仁不讓的醫療人才高地。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生隊伍建設,這也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不斷錘煉提升醫療衛生服務隊伍素質,擴展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提升服務水平,為淮海經濟區的老百姓提供更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徐開林說。
技術塑造品牌——學科建設全省先進、醫療技術躋身全國前列、科研工作碩果累累
在艾力彼醫院排行榜的評價體系中,技術水平是重要一環。在徐開林看來,醫改潮流風起云涌,唯有技術水平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實力,技術創新既是人民群眾的生命需求,也是一所醫院在新時代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所在。
近年來,徐醫附院以“質量立院、科教興院、人才強院、技術名院”為長期發展戰略,堅持深化改革與強化管理并重、提高質量與改善服務并重,在學科發展、技術引進、人才培養、科研教學、設備更新等領域不斷“深耕細作”,實現了自身發展質的飛躍。
醫以濟世,術貴乎精。提高醫療技術,就是提高醫院競爭力。多年來,徐醫附院形成了“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技術發展優勢,在麻醉醫學、介入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神經內外科診療技術、心血管內外科診療技術、惡性腫瘤部分診療技術、影像診斷、急救醫學等方面緊跟醫學科技前沿。2017年由腫瘤研究所完成基礎研發、血液病研究所完成臨床研究的“CAR-T細胞治療”項目順利完成美國AABB國際認證現場審查,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邀請作全國交流,以色列Laniado醫院血液科兩次派團隊來徐謀求合作。醫院目前擁有PET/CT、回旋加速器、雙源CT、3.0T核磁共振、符合線路SPECT/CT、大型數字化平板X光機、瓦里安UNIQUE、23X直線加速器等大型醫療儀器設備400多臺(件),在整個華東地區處于領先地位。
依托先進技術和高端設備,醫院現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5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31個,14個臨床、醫技科室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是省衛生計生委臨床醫師進修培訓基地、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同時,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麻醉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腫瘤生物治療),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學科3個(麻醉學、血液病學、神經外科學),省“科教強衛工程”臨床醫學中心1個(麻醉學)和省醫學重點學科2個(血液病學、腫瘤學),省級重點學科9個,省級研究所4個(麻醉學、腫瘤學、血液病學、衛生應急),省轉化醫學基地1個(腫瘤生物治療),省重點實驗室4個(麻醉、腫瘤重點、骨髓干細胞、聽力中心),省專病診療中心1個(布加綜合征),形成了“以省級臨床重點學科(專科)為骨架、以市重點學科(專科)為支撐、以醫科大學醫教研成果轉化為依托”的三級學科建設體系,分層次、全方位持續推進醫院學科整體水平的提升,也奠定了醫院在全省醫療行業第一方陣的地位。
科研是一所醫院長期發展的潛力所在。近五年來,徐醫附院從人力、物力、財力對科研工作給予了強有力支持,先后取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9項、國家衛計委科研項目5項、教育部科研項目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64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7項、省科技廳科研項目89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1項、省衛計委科研項目71項、發表SCI論文近千篇,主持或參加大規模多基地臨床科學研究及相關研究145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研成果獎二等獎4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3項,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11項(一等獎1項),省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16項、二等獎39項,國家發明專利18項。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絢爛奪目的成就背后,是幾代徐醫人百多年持之以恒的拼搏和堅守,是“普施仁術、濟世救民”精神的永世傳承。背靠百余年深厚積淀,面朝新時代改革東風,徐醫附院正以精湛的技術、雄厚的學科和扎實的科研不斷夯實發展基石,大步邁進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服務打造口碑——管理運行不斷創新,優質服務贏得口碑,內涵建設夯實基礎
作為區域醫療龍頭,徐醫附院始終以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為出發點,圍繞人民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醫療服務問題,不斷創新醫院管理模式,規范醫療行為,確保醫療安全,及時收集并反饋患者和家屬的意見、建議,用無聲的行動踐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醫療質量是壓倒一切的核心。近年來,徐醫附院嚴格落實醫療管理核心制度,認真執行合理檢查、用藥、治療的“三合理”規范,推行精細化管理理念,積極推進臨床路徑單病種、日間手術管理,提高床位周轉率,縮短平均住院日,醫療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加強控制和監督、提升醫療質量水平工作中,徐醫附院把重點放在了病歷質量上,在病歷質量監控上下大功夫,建立了完善的控制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質控缺陷逐漸下降,目前質控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重點抓好醫療技術的同時,徐醫附院還制訂和完善了多項工作制度,規范醫療行為,加強醫患溝通,切實提高醫院服務水平。其中,高風險病例二次溝通制度就是該院加強醫患溝通的一項創新舉措。2010年6月,該院開始實施“二次溝通”制度,在臨床醫生和患者、家屬的常態溝通之外,鼓勵重大、高危手術的患者家屬術前到醫患溝通辦公室進行溝通。這樣一來,醫患雙方有了更加充足、深入的溝通,有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糾紛。
除此之外,徐醫附院不斷強化護理質量管理,開展多種優質護理活動,改善病人就醫體驗。一方面是加強專科護理小組建設,通過院級的專科護理小組建設加強專科護理內涵,同時注重加強人才培養,近年來,醫院培養出的國家、省、市級專科護士已經達到近百人,帶動了區域性專科護理質量的提升。在這里,門診各樓層均有分診護士、導醫、掛牌上崗的文明引導員及志愿者全天候在此守候,為患者提供導醫導診、就診預約、提供常用物品、病情證明審核蓋章及各項便民服務,還為遠道患者郵寄化驗單,為重、老、弱、殘等特殊患者全程陪同就診等。這些細節服務,處處彰顯著徐醫附院“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徐醫附院是江蘇省較早實施醫德考評并建立醫德檔案的醫院,曾在全省黨風廉政建設暨行風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受到省衛生廳的表揚。醫院將行風建設列為“一把手工程”,在全院設立了90多個意見箱和120多本意見簿,因扎實的行風工作成為江蘇省內首家兩次獲得“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的醫療機構。從2013年起,醫院全面實行電子醫德考評,日常考評與年終考評相結合,嚴格執行四級考評,把考評結果與晉職晉級、崗位聘用、評先評優相結合,充分發揮了醫德考評和醫德檔案的激勵和約束作用。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歷經百年風雨磨練,如今,已成為區域醫療龍頭的徐醫附院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在新醫改的藍圖上描繪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所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二的百年名院,將秉承“艱苦創業、嚴謹求實、救死扶傷、團結奉獻”的辦院精神,以繼往開來、再鑄輝煌的勇氣和決心,在全面建設“健康中國”的進程中,銳意進取,砥礪前行,繼續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