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12月25日,任女士從徐州市中心醫院心臟外科的病房出院了。出院前,任女士向醫護人員一一道別。欣慰的笑容洋溢在任女士的臉上,知道她經歷的醫護人員看到后都很感慨。
過去的60多天里,任女士是在醫院度過的,其中有45天是在心內科重癥監護室度過的。
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室間隔穿孔,室壁瘤,三種疾病同時發作,生死邊緣的救治,堪稱驚心動魄。
突發心梗 多項并發癥 生命垂危
任女士,50多歲,10月21日急診入院。
因為持續性的胸部疼痛達到13個小時,任女士剛一抵達市中心醫院,就立即引起了醫生的高度重視。
立即進行的檢查結果顯示,任女士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室壁瘤、室間壁穿孔、急性心力衰竭。冠脈造影結果顯示,任女士的冠狀動脈嚴重病變,其中左前降支完全閉塞,右冠狀動脈完全閉塞。這是大面積心梗引發的嚴重并發癥。
據專家介紹,冠心病患者大面積心肌梗死后梗死區域出現室壁擴張、變薄、心肌全層壞死,壞死的心肌逐漸被纖維疤痕組織所替代,病變區薄層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臟收縮時喪失活動能力或呈現反常運動,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形成后,由于瘤壁區不能參與心臟收縮,心排血量會明顯降低,較大的室壁瘤可引起頑固的心力衰竭及心絞痛。室壁瘤囊腔內還可以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可能引起腦及周圍動脈的栓塞而出現偏癱、肢體疼痛等。另外,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是急性心梗后室間隔發生缺血,并出現破裂導致的繼發性室間隔缺損。此病發病率占心肌梗死的1%-2%,由于突發室間隔穿孔導致血流動力學的急驟惡化和難以糾正的頑固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較高,是心肌梗死后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任女士的病情相當復雜。急性心肌梗死,這個疾病的危險大家都知道,由于大面積的心肌梗死,任女士還合并發作了室間瘤,與此同時,她的室間壁穿孔還特別厲害。左右心室本來是隔斷的,但任女士的左右心室中間的隔斷出現了兩個直徑大約一厘米的孔,導致心臟內的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進一步加劇了危險性”,市中心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肖鋒介紹說,這種冠心病合并嚴重并發癥的救治成功率大約在20%到40%左右。
冠心病合并嚴重并發癥,任女士一度危在旦夕。
重癥監護室治療45天,贏得手術條件
針對任女士的這種情況,肖鋒主任、楊陽副主任醫師認為,只有實施心臟外科手術,進行冠狀動脈搭橋術+室壁瘤切除+室間隔穿孔修補術,才能最終挽救她的生命。
“但任女士并不具備立即手術的條件,因為嚴重的心肌梗死以及室間隔穿孔等問題導致她的心臟出現了嚴重的心力衰竭和心肌水腫”,楊陽副主任醫師介紹說,經專家團隊評估后認為,任女士的心臟目前根本無法耐受這個手術,暫時不具備手術條件。
病情危急需要手術治療,但又不具備手術條件。任女士被送進了市中心醫院心內科重癥監護室。醫生們在等待,等待一個合適的手術時機。
在監護治療期間,任女士的病情很不穩定,出現嚴重心力衰竭癥狀,醫護人員千方百計挽救她的生命,先后予住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IABP)輔助循環、加強利尿、擴冠、抗凝、擴血管、抗感染、維持電解質及內環境穩定等來改善心功能。
持續的監護治療終于收到了效果。45天的監護治療后,經過多個科室專家的評估后,任女士等到了一個合適的手術時機。
5個小時的手術,任女士轉危為安
12月5日,由市中心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肖鋒主刀,心臟外科的專家團隊為任女士進行了手術。
這場手術中,醫生們需要完成三個任務:冠狀動脈搭橋術+室間隔穿孔修補+室壁瘤切除術。
在任女士被推入手術室麻醉時,驚險的一幕出現了:血壓急劇下降!醫護人員立即予以麻醉、消毒、開胸建立體外循環。
手術中,醫生們注意到,任女士左心室近心尖部室壁瘤約60×30mm大小,切開室壁瘤,經室壁瘤切口探查見室間隔近心尖部兩處穿孔,直徑分別約16mm及6mm,肖鋒主任在助手楊陽副主任醫師、張偉副主任醫師等的配合下成功為患者實施了室間隔穿孔修補,并切除室壁瘤,行左心室成形。緊接著又取備用的大隱靜脈,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共搭2支橋。手術持續了將近5個小時,好在過程非常順利。
手術之后在心外科重癥監護室經過6天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任女士轉入普通病房繼續恢復。12月25日,任女士病情治愈,順利出院。
市中心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肖鋒表示,任女士接受的這種手術難度大、風險大,死亡率高,對心外科手術技術和團隊合作都是巨大的考驗,“該患者的成功搶救,體現了市中心醫院心外科專家團隊高超的技術水平,也充分反映了醫院多學科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通力合作的精神!”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