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2019年3月3日,這是一個非工作日的周日,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導管室卻異常忙碌。原來,徐醫附院心內科王志榮主任團隊正在為一名46歲中風后的房顫患者進行左心耳封堵手術。
大家可能會好奇,中風,腦梗,卒中這些疾病為什么會發生在一名46歲的中年女性身上呢?心內科的李承宗主任是這名患者的主治醫生,他為小編解答了這個問題。
原來,中風是腦袋的問題,但病根在心臟上。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發生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倍,這是因為90%的血栓來自于左心耳。房顫患者的心臟不規則搏動,導致血液在左心耳內滯留,隨著心臟的異常波動,滯留的血液不能夠流出心耳,逐漸形成血栓。這樣形成的血栓往往有這樣幾個特點:容易積化,體積較大,容易進入大腦。這位年輕的46歲女性陣發性房顫1年左右,之前發生的中風事件,很有可能血栓形成于左心耳而造成的。因此,李承宗主任建議患者進行左心耳封堵手術。

左心耳封堵手術是一項微創的介入手術,手術安全有效。醫生通過大腿根部的血管,將草莓大小的左心耳封堵器送到左心耳,將左心耳堵住,從而阻斷了血液的滯留,避免在該部位形成巨大血栓。張超群主任介紹說,這一項手術是臨床房顫患者的有效預防卒中的手段,尤其適合不愿意服用抗凝藥物,不能服用抗凝藥物或出血風險高的房顫患者。
中國是卒中大國,每年眾多因為卒中而臥床的老人給國家醫保和個人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老百姓對于房顫的認識不足,是其原因之一。房顫疾病的進程特點,初期會有胸悶,氣喘,心跳過速等臨床癥狀,有些人不耐受及時去醫院就診,通過動態心電圖能夠確診,而有一部分患者自身耐受,對于這種癥狀不敏感,久而久之從陣發性房顫轉化為持續性房顫,其通過射頻消融恢復竇率的成功率就沒有那么高了。射頻消融手術只能解決癥狀的問題,卒中的預防仍然需要長期堅持抗凝藥物或進行左心耳封堵術。

小編經過走訪和身邊親朋好友的討論,發現張超群主任提到的這三類患者非常多。新型口服抗凝藥價格昂貴,一年的花費在1.5萬元左右,服用抗凝藥發生角膜出血,胃腸道出血,皮膚淤紫的患者也不在少數。目前,北上廣的三甲醫院常規開展這項手術,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是徐州市為數不多有相當經驗和條件,開展這項手術的醫院。期待更多房顫患者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手段!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