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陳先生,68歲,因突發右側肢體力弱、不能行走而前往醫院,診斷為“急性腦梗死”。治療后,患者病情平穩,但行走需要攙扶,醫生建議患者進行康復治療。但患者拒絕康復治療,認為其沒多大用處,自己鍛煉就行。半年后,患者仍需拄拐行走,而且距離不能太長。
相反,與他梗死位置相同的趙奶奶,87歲,中風后出現右側肢體功能障礙和構音障礙,經過3個月的系統康復治療,言語清晰,而且可以獨立行走。
腦梗塞、腦出血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認知、語言及肢體障礙等后遺癥,嚴重的還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通過上面兩個病例,徐州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姜效韋提醒:早期及時進行科學的康復治療,可有效降低卒中患者死亡率、減少致殘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已成為卒中患者回歸生活正軌的重要途徑。并且,越早康復治療,越有助于回歸正常生活!
一、腦梗塞、腦出血患者應該如何康復?
首先,這類患者應該盡早進行康復,腦梗塞的病人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以后就可以進行康復訓練;腦出血一般發病后1-2周進行。
當大腦神經受損之后,依然可以依靠其它正常的腦細胞進行代償,逐漸的恢復功能。而人的大腦可塑性是終身的,隨著康復鍛煉的不斷進行,功能的恢復也會越來越好。
腦卒中后3-6個月,是康復的黃金期,功能恢復的比較快,之后的進展相對會慢一些,但是也不會停下來,通過這些綜合的康復治療,約90%的患者可以恢復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康復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運動治療:主要包括體位的擺放,被動的關節活動訓練,軀干的控制能力訓練,翻身的訓練,坐和站的訓練,步行的訓練,以及上肢的功能鍛煉。
2、作業治療:通過康復訓練,可以讓患者學會獨立的穿脫衣服、洗澡、進食,從床到輪椅的轉移,上下樓梯,家務勞動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3、物理因子治療:比如低頻電刺激、干擾電、氣壓療法等,可以改善患者的肩痛、肌肉萎縮,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4、認知言語吞咽的康復治療:可以通過經顱直流電,重復經頗顱磁刺激,神經肌肉電刺激口腔的感覺訓練、直接攝食訓練、鏡像療法、計算機輔助言矯正等,改善患者的功能。
5、心理治療:腦卒中偏痛患者通常會伴有抑郁焦慮的情緒,需要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
6、康復工程:可以配備適當的矯形支具,防止肩關節半脫位,手的畸形,預防足內翻、足下垂等等。
7、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包括針灸、推拿中藥等等,對患者的康復也有一定的療效。
三、腦梗塞、腦出血患者早期如何康復?
姜效韋博士提醒:腦梗塞腦出血患者早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由康復治療師給患者做被動的關節活動訓練,可以防止肌肉萎縮,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防止關節攣縮,對患者的康復大有好處。
四、在做康復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腦梗塞48小時后,腦出血2周后生命體征平穩,可進行早期康復訓練。
2、被動活動一次20-30分鐘,每天2-3次,請在醫生或者治療師指導下訓練。
3、肩關節活動不能太大角度,以免造成關節損傷、肩痛。
4、肢體康復只是康復中的一個環節,病情穩定后需要及時到康復中心進行系統康復,爭取恢復最佳功能。
五、腦卒中偏癱如何居家康復訓練?
腦卒中偏癱了以后,沒有辦法來到醫院康復怎么辦?姜效韋博士教給大家4個簡單易學的居家康復訓練方法。
第一:在床上進行左右翻身練習
這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協調左右兩側軀干的協調性,指導病人進行床上翻身,可以有效的改善病人的肢體功能,提高偏癱病人的生活質量,同時還可以預防壓瘡,關節攣縮以及靜脈血栓等。具體的方法是:向健側翻身,患肘屈膝,用健手拖住患肘,將健腿插入患腿的下方,在身體旋轉的同時,用健腿扳動患腿翻向健側,向患側翻身,又稱伸手擺動翻身法,健手插握患手,雙側肘伸直,雙下肢屈膝,先將雙手擺向健側,再反向擺向患側,反復幾次,借擺動的慣性翻向患側。
第二:床上跪位練習
這個練習的是大腿和骨盆的穩定性。四點跪位訓練可增加軀干、髖關節、上肢及肩關節周圍肌肉的控制能力。起初練習時可采用雙手雙膝著地的四點跪立姿勢,后期可逐漸增加難度進行三點跪位、兩點跪位訓練。
第三:床上起雙橋練習
患者仰臥,雙腿屈曲,然后伸髖、抬臀并保持。橋式運動是早期床上體位變換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能夠改善姿勢并提高控制運動能力。
第四:從床邊坐位到站位,再從站位到坐位的練習
這個練習對于步行有很大的作用。首先,患者坐在床邊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側足底著地,兩足跟落于兩膝的后面,患側足靠后,以利于負重以及防止健側代償。然后患者雙上肢向前伸,雙手十指交叉并握住?;颊叩能|干前傾,使重心前移,患側下肢充分進行負重,臀部離開床面,雙膝前移,雙腿同時慢慢用力站起,立位時雙腿等同負重。完成動作的過程中,患者不得低頭,起立后防止膝關節過伸,或者是伴有踝關節跖屈內翻,髖關節向后方擺動。
最后,姜效韋博士提醒大家:因為每個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樣,所以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些方法,如果在鍛煉過程中發現不舒服或者疼痛加重,一定要及時就醫。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定期到正規醫院的康復醫學科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專業的康復訓練,這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士風采

姜效韋,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2013年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取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多年來專注于骨科康復及神經康復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曾赴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科進修學習,發表SCI論文1篇,在國家級雜志發表論著12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5項,榮獲徐州市衛生局新技術引進獎一項。現任江蘇省康復醫學會肌肉骨骼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分會秘書,江蘇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江蘇省醫學會骨質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委員。
專業特長:頸肩痛、腰腿痛、關節炎、骨質疏松、四肢骨折、脊髓損傷、外周神經損傷、腦血管病的康復評定及治療。門診時間:周一全天。(整理:張雪園)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