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近日,徐州市腫瘤醫院神經外科在手術室、麻醉科通力配合下完成一例在電生理監測下復雜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手術!術后疼痛完全消失。
張大姐被面肌痙攣困擾多年。最近,每日不自主跳動頻次逐漸增加,已經嚴重影響了張大姐的日常生活,使她痛苦不已。
張大姐曾前后經過多次肉毒素治療,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而且,她的左側面部肌肉逐漸萎縮,左眼瞼、面肌、嘴角已經出現聯動。
在朋友的介紹下,張大姐來到徐州市腫瘤醫院,找到了神經外科主任李文化。經過檢查,李文化主任告訴張大姐可以采取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且此種治療有效率在90%以上。


住院后,李文化主任對張大姐進一步影像學檢查,發現該患者是因移位的基底動脈造成面神經出腦干區嚴重卡壓,考慮基底動脈較粗大,張力較高,為保證手術效果特采用術中電生理監測技術對眼輪匝肌、口輪匝肌、頦肌進行持續監測,當術中將基底動脈及其分支徹底采用神經墊片隔離后,監測顯示神經異常擴散波消失,預示異常放電徹底隔離,手術方能安心結束。

如果想根治面肌痙攣,目前顯微血管減壓術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是比較好的方法。手術方法是通過顯微外科技術將壓迫面神經的血管推開,并在神經血管之間墊入不可吸收棉片,使血管不接觸到面神經,從而解除血管對面神經的壓迫,使面肌抽搐癥狀得到緩解。該手術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面肌痙攣的發病原因,因此能獲得非常好的手術效果,而且并發癥低、創傷小、能完全保留面神經功能,很快就被世界各地的神經外科醫師所接受,并在世界范圍得到推廣,成為根治面肌痙攣最有效的方法。
而手術的關鍵在于術中精確判斷責任血管并行充分減壓。過去對于責任血管的判斷主要依靠術者經驗進行,減壓效果要等到術后患者麻醉蘇醒才能判斷,帶有一定主觀因素。如遇術中責任血管復雜,則可能出現責任血管判斷遺漏情況。

術中電生理監測系統可以協助精準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是改善手術精度的重要手段。術中電生理監測系統仿佛一雙隱形的“眼睛”,這雙眼睛能夠幫助術者在術中、患者處于麻醉狀態時精確判斷哪根血管是責任血管,責任血管減壓是否充分。這一客觀檢測指標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程度,對于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復發率、減少面神經麻痹等并發癥的效果顯著,多種監測技術同時使用可以更加精準地識別責任血管、最大程度完成充分減壓,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癥狀緩解率。

全麻蘇醒后,張大姐左側面抽癥狀即消失,術后連續觀察患者痙攣癥狀消失。困擾多年頑癥終于得到治愈,張大姐露出了開心的笑容。